電子行業網站(軍工電子行業深度報告)

(報告出品方/作者:長城國瑞證券,馬晨、丁子惠)1 現代戰爭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演變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並在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人類社會逐步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與此同時,信息化也成為軍事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美、蘇等軍事強國在 70 年代基本上實現瞭指揮自動化,武器裝備也向信息化方向發展。1976年,美國軍事理論傢 T.羅那首次提出“信息戰”概念。1991 年的海灣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發揮出整體性作用,制信息權成為繼制海權、制空權之後新的軍事爭奪制高點。現代戰爭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與此同時,伴隨著一系列新概念武器的出現,智能化戰爭已初現端倪。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加速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具有巨大的戰略價值。未來戰爭裝備形態正沿著“能量電力化和信息智能化”的道路上加速發展,智能化戰爭成為繼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之後的第五代戰爭形態。2020 年 11 月 26 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透露,解放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也已取得重大進展。這是國防部首次對此消息給予證實,這預示著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已經達成。隨著戰爭形態加速演變,建設智能化軍事體系已成為世界軍事發展重大趨勢。戰爭形態演變和我軍自身發展實際,決定我們需要準確把握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時代內涵,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搶占世界軍事變革先機主動。國防信息化以 C4ISR(自動化指揮系統)為核心,集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計算機(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及監視(Surveillance)與偵察(Reconnaissance)於一體,C4ISR 是軍隊的大腦和神經。如1991 年的海灣戰爭,伊拉克的“飛毛腿”發射完導彈難以跟蹤,美軍的預警衛星發現目標後,把信息傳送給有關部門,經分析辨別再傳給指揮機關,再向部隊下達作戰命令,等作戰飛機匆匆趕來時“飛毛腿”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12 年後的伊拉克戰場上,“飛毛腿”升空僅僅12 秒就被美國導彈預警衛星發現,信息被及時傳回位於美國本土的北美航天司令部,數據處理中心很快計算出必要的作戰數據,然後迅速傳回部署在科威特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指揮中心,從“飛毛腿”升空到被“愛國者”防空導彈擊中,前後不到 100 秒,這次行動看似是“愛國者”立瞭頭功,但真正“指點江山”的卻是它身後分佈在全球的 C4ISR 系統。 C4ISR 系統的出現,沒有為大炮擴展射程,也沒有為軍艦增強火力,更沒有為飛機提高速度,給導彈增加當量,但是它卻使得軍隊的整體實力得到瞭全面的提升,成為軍隊奪取信息化戰爭的新的制高點。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出具的《2021 年全球及中國C4ISR系統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全球 C4ISR 系統產業市場規模將從 2021 年的 1480 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215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7.8%。C4ISR 不是單一的武器裝備,也不是單一的指揮系統,它包括偵察衛星、雷達、無人機、探測器等信息采集設備,包括通信衛星、光端機、交換機、電臺、網絡等信息節點、通道和中樞,包括各軍兵種的各級指揮機構的軟硬件設施,還包括飛機、軍艦、坦克、裝甲車、導彈車等作戰平臺中的信息單元。C4ISR 系統功能的實現離不開軍工電子領域的支撐。當前,我國軍隊正處於信息化建設關鍵階段,軍工電子信息行業承擔著“信息系統一體化、武器裝備信息化、信息裝備武器化、信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任務。軍工電子信息行業的核心技術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其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軍隊指揮作戰的效率,而且可以極大提升軍隊獲取戰場信息的豐富度,有效地獲取、處理和利用信息成為現代戰爭中各方爭先搶占的戰略制高點。因此,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速和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我國軍工電子信息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2 需求側: “十四五”期間軍工電子迎來高需求2.1“十四五”周期開啟,國防信息化建設將成為重點在新的歷史時期我軍有新的歷史任務,除瞭傳統的海陸空,還有航天、網絡等新的領域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這就需要我軍建設與我國的國傢安全、各方面的發展利益、我國的國際地位相適應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與傳統的純機械戰爭相比,現代戰爭更加註重信息化。雲計算,大數據,AI 等人工智能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並與軍隊的快速融合,使信息化成為軍隊建設的主導,輔之以機械化,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現代武器裝備是奪取未來戰爭的關鍵。為建設世界一流國防力量,中央先後發佈多項推動我國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強軍政策。2.2 大國崛起,國防開支及裝備費占比提高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2022 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為14504.50 億元人民幣,對比2019年的 11899.00 億元、2020 年的 12680.05 億元和 2021 年的 13553.43 億元,國防支出預算再次增加。增速方面,2022 年與 2021 年相比同比增長 7.02%,對比 2020 年的6.56%和2021 年的6.89%,2022 年的國防支出預算增長率小幅提高。從宏觀層面看,國防預算未來五年有望保持7%左右的穩定增長。 中國國防費與其他軍事大國相比處於較低水平。2021 財政年度,美國國防費高達7405億美元,占世界各國國防費總量的近 40%,遠遠高於世界排名前10 位的其他9 個國傢的總和。中國國防費預算 13553.43 億元人民幣,約合 2090 億美元,是美國國防費的28.2%。從國民人均和軍人人均水平看,2020 年,中國國民人均國防費為906 元人民幣,約合139美元,相當於美國的 6.2%、英國的 17.7%、法國的 18%、日本的34.8%、俄羅斯的43.3%;中國軍人人均國防費 63.4 萬元人民幣,約合 9.7 萬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8.3%、英國的37.3%、法國的 80.8%、日本的 51%、俄羅斯的 243%。大國的崛起必然引起周邊局勢的擾動,將進一步刺激我國加大國防投入。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周邊形勢並不平靜:2020 年6 月15 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沖突;美國一直視中國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持續增大對華的防范遏制力度,2020 年美國加緊在中國周邊投棋佈子,不斷在臺海、南海挑釁滋事。2.3 以銷定采,擴產預示業績的確定性軍工屬於計劃經濟性行業,軍品采購具有國傢壟斷並嚴格管理和嚴格計劃的特點,采購的數量、品種都是事先有計劃的。軍品不僅在交易過程中實行嚴格管制,而且在生產階段也是在國傢計劃指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國傢根據需要並利用經濟規律來調節軍品交換,保證國防生產與國防消費的基本平穩。同時,由於軍品產品定制化特性高,軍方對同一裝備會依據應用環境、指標、參數、性能提出特殊的要求,並要求配套廠商配合研制,定制化的特性較為明顯。 訂單需求自下而上傳導。軍方一般根據裝備訂購需求帶量采購,下達階段性訂單,與主機廠簽訂訂貨合同,並預付一定比例的款項,在主機廠負債端體現為預收賬款+合同負債的提升。主機廠簽署軍方訂單後,根據訂購計劃向中遊零部件制造、系統配套等和上遊原材料、軍工電子等軍工企業訂貨,並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向中上遊企業支付預付款,表現為存貨增長、產能擴充。但由於上下遊營收確認與現金流入的時間點存在差異,上下遊業績景氣度將存在一定時間差。軍品的采購行為具有穩定性。由於軍工客戶的采購具有強計劃性的特征,型號產品從列裝到最終淘汰的周期較長,後續維護、修理的售後需求延續性強,且變更供應商需要較復雜的流程,因此軍方采購一般較為穩定。同時,由於軍方的結算流程較長,付款周期較長,所以軍工客戶往往會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確保穩定、高質量的供貨。軍工企業根據未來訂單進行產能擴張。中上遊企業存貨增長、產能擴張預示著景氣度提升,企業在手訂單充裕,後續收入增長有保障。自 2021 年至 2022 年6 月30 日,申萬行業分類下44 傢軍工電子標的中,有 9 傢企業定增募資,投產項目涉及軍用被動元器件、軍用集成電路、軍用光電系統等等,從側面反映瞭軍工產業鏈未來景氣度較好,軍工電子板塊業績有望實現高增長。2.4 自主可控技術地位提升,軍工客戶優先選用國產軍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 2021 年 1-12 月進出口數據,2021 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 6 萬億美元關口。其中,集成電路進口數量達到 6354.8 億個,同比增長16.9%(2020年為 5435 億個),金額達 43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61%。軍工行業作為國傢層面的一個核心戰略產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美國的技術、材料和設備等方面的封鎖。在此背景下為保護國防安全,國傢在軍工電子產品領域投入較早,如 2010 年設立總額超過 1000 億元的“核高基”專項基金,發佈《信息產業發展指南》對芯片安全加固等核心技術做出指導等等。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2017 年科技部及工信部表示中國核心電子器件關鍵技術與國外差距由 15 年以上縮短到 5 年,型號器件首次實現批量應用,提升瞭現有裝備的水平,促進現有體制的更新換代,有效提升新型裝備與系統整體性能;中國已成功構建瞭系列高端技術平臺,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工信部刁石京表示,支撐裝備核心電子器件自主保障率從不足 30%,2017 年提升到85%以上。目前我國軍用電子元器件已經實現較高水平的自主可控,在國產軍品技術指標和產品質量與進口產品一致的前提下,軍工客戶優先選用國產軍品。3 供給側:資產證券化仍待提高,軍民融合提高軍工電子天花板3.1 十四五期間有望迎來軍工央企資產註入高峰期“十三五”以來,軍工集團立足自身聚焦主業,結合我國軍備科技發展業績不斷增長。自2015 年以來,我國十大軍工集團不斷提質增效、改革創新,多傢集團總資產均獲得明顯增長,總資產復合增速在 4%-17%之間,其中中國電科復合增速高達16.27%。由於中船集團於2019年由中船重工集團和中船工業集團合並而成,為保證數據計算統一性,表格中展示中船集團總資產為原兩集團合並數額。2018 年 1 月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表格中中核集團 2015 年總資產為原兩集團合並數額,2021 年總資產為中核集團數額。近年來,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運作持續不斷,包括獨立 IPO、借殼、協議轉讓、分板塊註入上市公司等,資產證券化率不斷提升。根據 2021 年的數據,以總資產口徑統計的證券化率在50%以上的有 3 傢,分別為中航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其中中航工業集團最高,為 74.52%;以凈資產口徑統計的證券化率在50%以上的有5 傢,分別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其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最高,為 74.25%。十大軍工集團總資產超6 萬億,資產證券化率大部分處於 30%-50%之間,相比國外 70%-80%的資產證券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總資產及凈資產證券化率在 30%以下的有兩傢,分別為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資產證券化空間大。從註入資產性質的演變進程來看,整體呈現出從早期的外圍元器件資產到系統級資產再進一步到核心軍品、總裝類資產的循序漸進註入過程。3.2 涉軍民企規模擴大,提高軍工電子天花板我國的民營企業參與軍工開始於 2005 年國防科工委下發《關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政策為民營企業涉足軍工領域放開瞭口子。從那之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參與軍工項目,取得瞭很多成就,也崛起瞭一批實力強勁的民營軍工企業。軍民融合是發展高精尖技術的抓手。2013 年 11 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到中國改革開放總體部署的范疇,明確國防和軍隊的改革任務包括瞭編制調整改革、軍隊體制調整改革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三個任務,要求在“國傢層面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和資源共享機制”。黨中央進一步深化軍民融合的出發點,在於增強國民經濟在和平和戰爭狀態轉換的能力,由於應用領域和管理體制的原因,科學技術通常都被劃分為民用和軍用兩大領域。這種劃分導致瞭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較低。據《2019 年中國軍民融合白皮書》,我國50%的軍用技術均具有轉化為民用技術的潛力。而如果將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首先能夠帶動民營經濟的發展,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技術進步的關鍵在於科技成果轉化。其次軍用技術通過軍民融合,更能夠和既有民用技術相互促進,反作用於國防前沿技術的開發。3.3 軍工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決勝關鍵期軍工集團國企改革線索一——股權激勵。截止 2022 年 6 月30 日,9 傢央企軍工集團旗下的 37 傢上市公司自上市後實施瞭 50 次股權激勵。時間分佈來看,2016 年之前共13次,2016年 3 次,2017 年 3 次,2018 年 3 次,2019 年 7 次,2020 年 6 次,2021 年7 次,2022年截至目前共 8 次,政策出臺後數量有顯著提升。分集團來看,中國電科共有6 傢公司在2020年後實施股權激勵,中國電子共有 3 傢。激勵方式上,以限制性股票激勵為主,其次為股票期權的形式。其中,海康威視、中航光電、四維圖新等都進行過多次股權激勵。軍工集團國企改革線索二——資產重組。6 月 10 日晚間,中航電子發佈公告,公司擬以發行 A 股方式換股吸收合並中航機電。中航電子、中航機電兩傢公司均屬於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公司,其中中航電子主要整合瞭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航電資產,中航機電則以機電資產為主。從營收與資產規模來看,中航電子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98.39 億元,同比增長12.5%,總資產達262.63 億元;中航機電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149.92 億元,同比增長22.64%,總資產達348.94億元。本次換股吸收合並中,中航電子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為換股吸收合並中航機電的成交金額,為 48.91 億元。中航電子、中航機電是國內航空電子系統、航空機電系統領域的龍頭企業,本次資產重組將進一步整合雙方優勢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提升航空工業機載系統的核心競爭力,把握機載系統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線索三——大集團註入資產預期。後續可以重點聚焦資產證券化率還較低的軍工集團,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兵器工業等,它們現階段資產證券化率較低,前期資產註入規模較小,後期提升空間大。4 軍工電子兩大國傢隊:中國電子與中國電科目前中國軍工行業的基本分類主要有六大類別,即核工業、航空工業、航天工業、船舶工業、兵器工業、電子信息這六個大類別。其中,軍工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企業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子)。二者前身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機械工業部”(後改稱:電子工業部)。雖然中國電子和中國電科同屬於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但由於兩者組建的單元(企業主體)不同,在產業佈局重點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電子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是國內最大的國有綜合性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科同屬IT信息化方向,但有更多的軍品業務,主要從事國傢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件和關鍵元器件的研制生產。4.1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特大型集團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國有 IT 中央企業。公司前身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成立於 1989 年 5 月。1995 年,原電子工業部對公司進行改組;2000 年,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2005 年 8 月,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並入公司;2006 年11 月,公司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2007 年,重組整合熊貓電子集團等 7 傢南京地區電子企業;2009 年,並購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晶門科技有限公司,並於 2009 年 3 月變更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2010 年,重組整合中國振華電子集團公司;2012 年,重組整合成都錦江電器制造有限公司;2012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彩虹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國電子。2021 年12 月25 日中國電子集團總部正式遷駐深圳。截至 2021 年底,中國電子擁有 27 傢二級企業、17 傢上市公司、19餘萬員工,實現全年營業收入 2710.1 億元,連續 11 年躋身《財富》世界五百強。中國電子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為主,主營業務涵蓋信息安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高新電子、信息服務等國傢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多年來,中國電子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構建瞭兼容移動生態、與國際主流架構比肩的安全先進綠色的“PKS”自主計算體系和最具活力與朝氣的應用生態與產業共同體,正加快打造國傢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中國電子近十年營收穩步增長,2019 年、2020 年、2021 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235.65億元、2473.88 億元、2777.97 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9.92 億元、4.07 億元、19.09 億元。中國電子 2019 年凈利潤為負主要是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所致。2021 年公司業務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從研發費用來看,中國電子研發費用快速增長,同比增速超過營收端增速,研發投入力度再度加強。其中,中國電子 2018 年至 2021 年研發費用分別為59.05 億元、66.25 億元、81.09億元、96.62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2.70%、2.96%、3.27%、3.48%。中國電子主營業務包括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高新電子、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務五大板塊。2021 年新型顯示業務收入為 795 億元,占營收比重 28.60%;集成電路業務收入為279.40億元,占營收比重 10.00%;高新電子業務收入為 225.70 億元,占營收比重8.10%;信息安全業務收入為 409 億元,占營收比重 14.70%;信息服務業務收入為 1072.20 億元,占營收比重38.60%。中國電子下屬 A 股上市公司共有 10 傢。其中,信息安全業務板塊上市子公司為中國軟件和中國長城;新型顯示業務板塊上市子公司為冠捷科技和彩虹股份;集成電路業務板塊上市子公司為深科技、瀾起科技和上海貝嶺;高新電子業務板塊上市子公司為深桑達A、南京熊貓和振華科技。4.2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外文名稱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中文簡稱中國電科、中電科,英文簡稱 CETC)成立於 2002 年 3 月1 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我國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傢隊、國傢戰略科技力量。截至2021年底,中國電科擁有包括 47 傢國傢級研究院所、15 傢上市公司在內的700 餘傢企事業單位;擁有員工 20 餘萬名,其中 55%為研發人員;擁有 35 個國傢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創新中心。自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瞭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等歷史變遷,2002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 46 傢電子類科研院所及26 戶企業基礎上組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2017 年 12 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並入中國電科,成為其全資子公司。2021 年,中國電科以 2358.54 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和 223.24 億元的凈利潤位居2021年世界 500 強排行榜,連續 6 年入選世界 500 強,位列第 354 位,較2020 年,名次上升27位,為歷史新高。在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中,中國電科連續 17 年獲得A 級,成為國資委實施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以來一直保持此優秀業績的八傢央企之一。此外,中國電科還連續5個任期獲得“業績優秀企業”和 3 次“科技創新優秀企業。 中國電科集團近十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復合增長率均超過14%。2011年至 2021 年,中國電科主營業務收入從 703.96 億增長至 3565.61 億,凈利潤從65.10億增長至262.87 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 17.61%、14.98%。從研發費用看,中國電科研發費用逐年增長,近四年同比增長速度超過20%,研發投入力度強。2018 年至 2021 年研發費用分別為 99.75 億元、122.10 億元、155.54 億元、193.9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4.54%、5.38%、6.59%、5.44%。中國電科主營業務包括電子裝備、網信體系、產業基礎、網絡安全四大板塊。其中,產業基礎板塊業務 2021 年營收 1463.55 億元,占營收比重 40.91%;網信體系板塊業務營收1081.06億元,占營收比重 30.22%;電子裝備板塊業務營收 793.63 億元,占營收比重22.19%;網絡安全板塊業務營收 294.63 億元,占營收比重 8.24%。5 電子元件——武器裝備信息化的根基電子工業是研制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件、器件、儀器、儀表的工業,處於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前端,是通信、計算機及網絡、數字音視頻等系統和終端產品發展的基礎,對武器裝備信息化起著支撐作用。 軍工電子元器件大致劃分為兩個大類:一類為無源器件,另一類為有源器件。無源器件主要包括阻容感(重點產品如 MLCC、鉭電容)、連接器、繼電器、被動射頻元件等。有源器件主要包括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和分立器件,其中,集成電路主要包括存儲芯片、GPU、DSP、IGBT、FPGA、ASIC、SOC、SIP、MEMS(重點產品如紅外 MEMS 芯片、振動/溫度/壓力MEMS芯片等)、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T/R 組件、基帶芯片等。隨著國傢政策的大力推動,我國軍工信息化市場持續增長。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 年我國軍工信息化產業產值達到 1029 億元,市場規模達到1057億元,分別較 2019 年增長 6.96%和 6.55%。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1 年中國軍工電子行業市場規模為 3508 億元,預計 2022 年我國軍工電子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842億元,2021-2025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9.33%。5.1 電容:MLCC&鉭電容廣泛應用於軍工電容器是三大被動元件之一,是電子線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元件。電容器通過靜電的形式儲存和釋放電能,在兩極導電物質間以介質隔離,並將電能儲存其間。主要作用為電荷儲存、交流濾波或者旁路、切斷或阻止直流電壓、提供調諧及振蕩等,廣泛應用於電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能量轉換、控制等方面。電容器主要可分為陶瓷電容器、鋁電解電容器、鉭電解電容器、薄膜電容器四大類。陶瓷電容器可分為單層陶瓷電容器(S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和引線式多層陶瓷電容。單層陶瓷電容器由於隻有單層結構,兩個電極的相對面積較小,電容量並不大,但其高頻特性好、耐壓高,適用於高頻電路和高壓電路。多層陶瓷電容器采用多層堆疊的工藝,其電容量與電極的相對面積和堆疊層數成正比,隨著疊層技術的不斷進步,層數不斷增多,電容量也日益趨大,電氣性能也不斷提高。與其他種類的電容器相比,多層陶瓷電容器具有電容量范圍大、體積小、低等效串聯電阻(ESR)、額定電壓高、高頻特性好等優良特性,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艦、醫療電子設備、工業控制設備、汽車電子等各領域。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 年中國電容器市場規模為1102 億元,約占全球市場的 71%。同時在 2011-2019 年間中國電容器市場的平均增速為6.73%,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增速 2.5%。前瞻產業研究院保守估計,2021-2026 年電容器行業市場規模將以4.5%左右的增速增長,2021 年電容器行業市場規模預測為 1214 億元,2026 年電容器行業市場規模預測為1513億元。MLCC 進口依賴度高。全球 MLCC 主要制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美國和中國大陸,龍頭企業包括村田、太陽誘電、京瓷、TDK、三星電機、國巨、華新科、基美等。根據電子元器件市場研究機構智多星顧問數據顯示,2020 年日本地區企業的整體市場占有率最高,達到 56%,而中國大陸 MLCC 制造商僅占全球 6%的份額。2020 年,中國MLCC進口量為3.08 萬億顆,出口量為 1.63 萬億顆,進口依賴度較高,國產替代缺口大。隨著我國對軍工信息化的大力支持,我國軍工信息化程度將不斷提升,軍用MLCC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加。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預計到 2024 年我國軍用MLCC需求量將達到 5.2 億隻,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 2024 年我國軍用 MLCC 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市場格局方面,由於軍用 MLCC 及軍用鉭電容器技術、資質壁壘較高,客戶粘性大,因此,軍用 MLCC 及軍用鉭電容器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現有國內軍用MLCC生產廠商主要包括鴻遠電子、火炬電子和成都宏明電子(非上市)等,三傢企業占據瞭軍用MLCC絕大部分市場。從產品種類和產量情況來看,鴻遠電子專註於瓷介電容器,2021 年瓷介電容器占公司自產業務收入的比重為 97.52%,而火炬電子除陶瓷電容器之外,還有薄膜電路、微波無源集成器件、微波介質頻率器件、陶瓷材料等業務。2021 年火炬電子陶瓷電容器產量29.98 億隻,高於鴻遠電子 9.99 億隻產量。從盈利能力來看,鴻遠電子自產業務毛利率高於火炬電子。振華科技和宏達電子占據軍用鉭電容絕大部分市場。從產品種類來看,宏達電子及其子公司湘怡中元以鉭電容為主,振華新雲除瞭生產各類鉭電容的同時,還有部分陶瓷電容器、鋁電解電容器產品。5.2 電感、電阻:不可或缺的被動元件電感器是能夠把電能轉化為磁能而存儲起來的元件。電感器的結構類似於變壓器,但隻有一個繞組。電感器具有一定的電感,它隻阻礙電流的變化。如果電感器在沒有電流通過的狀態下,電路接通時它將試圖阻礙電流流過它;如果電感器在有電流通過的狀態下,電路斷開時它將試圖維持電流不變。電感器按使用特征可分為固定和可調兩種,按磁芯材料可分為空芯、磁芯和鐵芯等,按結構可分為小型固定電感、平面電感以及中周。電感在電子設備(消費電子、汽車、工控、軍工和醫療等)中必不可少,有過濾噪聲、處理信號、穩定電流和抑制電磁波幹擾的功能。電阻指有一定結構形式,能在電路中起到限制電流通過的二端電子元件,在電路中主要起到調節和穩定電流與電壓的作用,可作為分流器和分壓器,也可作電路匹配負載。目前市場上電阻器種類繁多,按照阻值特性可分為固定電阻、可調電阻和特種電阻(敏感電阻),其中固定電阻在電子產品中應用最為廣泛,常用固定電阻器有 RT 型碳膜電阻器、RJ 型金屬膜電阻器和 RX 型線繞電阻器等;按安裝方式可分為插件電阻和貼片電阻;按制造材料則可分為合金型、金屬膜型和合成型等。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20 年,我國電感器件行業業務規模約達117 億元。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 年由於電阻量價齊降,全球固定電阻市場規模降至259 億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估計市場規模降至 216 億元,同比下滑 16.6%,預計到2024 年將達到285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為 7.2%。我國電感器件行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佈在廣東省,其代表性企業有順絡電子、麥捷科技、合泰盟方、風華高科、鉑科新材、可立克等,電阻器行業代表性企業為風華高科。軍用市場格局方面,振華科技一傢獨大,占據絕大部分軍用電阻和電感市場。其中國內從事軍用電感研發生產的企業主要是振華科技旗下子公司振華富(2021 年營收7.13 億元,凈利潤3.12億元),國內從事軍用電阻研發生產的企業主要是振華科技旗下子公司振華雲科(2021 年營收7.87億元,凈利潤 2.65 億元)。由於電子元器件具有單位價值量低的特點,尤其電阻和電感,同質性較高,相較於軍用 MLCC、鉭電容,更依賴於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因此體量更大的振華科技在阻感元件方面更具優勢。5.3 連接器:市場規模增速快,馬太效應明顯連接器是實現電子設備電能、信號傳輸與交換的電子部件,連接器作為節點,是構成電子系統連接必需的基礎元件。連接器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按照傳輸介質的不同,可分為電連接器、射頻連接器、光連接器以及流體連接器。連接器在電子設備中主要用以實現電線、電纜、印刷電路板和電子元件之間的連接,進而起到傳輸能量和交換信息的作用,連接器可以增強電路設計和組裝的靈活性,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組件。連接器最初主要應用於軍事工業領域,早期出現於二戰時期的美軍,戰爭中飛機需要加油、修理,時間是影響戰役勝負的關鍵因素。連接器在起到電子設備電能、信號傳輸與交換的同時,還能通過批量生產、模塊更換快速響應戰局,二戰以後才開始大規模民用。連接器功能多樣、種類繁多,因此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按照傳輸的介質,連接器可以分為電連接器、光連接器和流體連接器;其中,按照傳輸的頻率,電連接器又分為低頻連接器、高頻連接器以及濾波連接器;按照外形,電連接器可以分為圓形連接器和矩形連接器等。根據連接器特點,可將連接器分為應用型和標準型:其中,標準型連接器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領域,註重批量化生產下的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而應用型連接器主要應用於汽車和軍工等領域,基本按需定制,註重快速設計,大規模並高質量的生產;對於軍用連接器,其不但應用廣泛,而且用量大,是組成飛機、導彈、艦艇等武器系統用量最多的電子元器件,例如單架戰機的最高用量就可達 5000 件。此外,軍用連接器性能要求高,對其工作溫度(-55℃~125℃)、工作環境(抗腐蝕、耐潮濕、耐高振動和沖擊)以及穩定性等方面都提出瞭嚴格要求。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穩步上升,中國市場規模穩居第一。數據顯示,連接器的全球市場規模已從 2016 年的 544 億美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722 億美元。從區域分佈來看,全球連接器市場主要分佈在中國、歐洲、北美、日本、亞太其他國傢五大區域,這五大區域占據瞭全球連接器市場 90%以上的份額。隨著世界制造業向中國轉移,全球連接器的生產重心也逐步向中國轉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連接器生產基地。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通信、交通、電腦、消費電子等連接器下遊市場也取得瞭快速增長,直接帶動我國連接器市場需求急劇增長,我國連接器市場從 2010 年 91.02 億美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249 億美元,復合增速為10.59%。受益於下遊需求快速增長,軍用連接器增速明顯,2020 年我國軍用連接器市場規模達到124.4億元,2010-2020 年復合增速為 12%,高於連接器行業平均增速。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在軍用領域,中航光電在航空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在艦船領域市場占有率約為 40-50%,綜合競爭優勢突出;而航天電器是細分單項冠軍,在高端航天(包括宇航、導彈、運載等)用連接器等細分領域競爭優勢明顯,市占率第一。盈利能力上,中航光電連接器產品單位價值量更高,其連接器毛利率約40.99%,高於航天電器連接器產品的 34.62%。近年來我國軍用連接器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前五大軍用連接器廠傢市場占比總和從2013年的 59%提升至 2019 年的 79%,提升瞭約 20pct,2020 年前五大企業市場占比達到76%,這主要源於我國軍用連接器已從仿制階段逐步走進自主研發階段,龍頭公司研發投入高,生產能力有保障,能更快地響應軍品產品的生產需求和滿足迭代更新需求,加之行業內的收購兼並也促進瞭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隨著國內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未來連接器頭部公司將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5.4 FPGA:萬能芯片,國產替代前景廣闊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簡稱。FPGA芯片屬於邏輯芯片大類,邏輯芯片按功能可分為四大類芯片:通用處理器芯片(包含中央處理芯片CPU、圖形處理芯片 GPU,數字信號處理芯片 DSP 等)、存儲器芯片(Memory)、專用集成電路芯片(ASIC)和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芯片(FPGA)。 FPGA 是在矽片上預先設計實現的具有可編程特性的集成電路,它能夠按照設計人員的需求配置為指定的電路結構,是可以先購買再設計的“萬能”芯片。廣泛應用在原型驗證、通信、汽車電子、工業控制、航空航天、數據中心等領域。從 FPGA 內部結構來看,主要包括:可編程輸入/輸出單元(I/O)、可編程邏輯塊(LC)、完整的時鐘管理(CMT)、嵌入塊式RAM(BRAM)、佈線資源、內嵌的底層功能單元和專用硬件模塊等。無論是 CPU、GPU、DSP、Memory 還是各類 ASIC 芯片,在芯片被制造完成之後,其芯片的功能就已被固定,用戶無法對其硬件功能進行任何修改。而FPGA 芯片在制造完成後,其功能並未固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將自己設計的電路通過FPGA芯片公司提供的專用 EDA 軟件對 FPGA 芯片進行功能配置,從而將空白的 FPGA 芯片轉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電路芯片。加電時,FPGA 芯片將 EPROM 中數據讀入片內編程RAM中,配置完成後,FPGA進入工作狀態。掉電後,FPGA 恢復成白片,內部邏輯關系消失,因此,FPGA能夠反復使用,理論上,FPGA 允許無限次的編程。FPGA 相比 ASIC 芯片有獨特的優勢。FPGA 是制程工藝上的邏輯實現虛擬化層,允許芯片流片後再決定電路,其可編程屬性使得 FPGA 相比於其他處理器,在算力、成本、功耗之間取得平衡。采用 FPGA 可以避免 ASIC 或 ASSP 因工藝進步而增加費用的缺點,同時利於縮短開發周期,降低因沉沒成本巨大而對於新項目開發的影響。FPGA 應用於特種領域的核心基礎來源於其鮮明的特性:並行性、靈活性、保密性。強大的並行計算能力成為 FPGA 在國防領域的應用基礎。FPGA 允許幾乎無限數量的操作同時發生,核心基礎在於理論上其 CLB 邏輯塊與 LUT 查找表結構可以無限復制,因此FPGA在定點操作和並行性上表現更為優秀,更適合於緊密的定點數學操作。FPGA 的靈活性符合軍品小批量多品種特征。(1)在現代化戰爭下,為瞭保持技術的領先性,往往不能準確的預測或者決定哪個標準占主導地位。而 FPGA 可編程特征的優點是靈活性和適應大多數標準的能力與容量,可以消除由於引入錯誤選擇的技術或者標準致武器裝備造成損失。(2)縮短裝備設計與定型時間,ASIC 電路通常需要 14-24 個月的設計流程,而實現FPGA設計所需的平均時間為 6-12 個月。(3)可在不交換硬件的情況下改變武器信息系統行為。FPGA可以在不更換硬件的條件下改變武器裝備信息系統的輸出邏輯,其結果是具備快速同化新標準的可能性,允許武裝部隊以最小的延遲完成既定任務或實施創新,具備任何時候更新、本地或者遠程訪問的能力,通過部分重構提供包括支持、服務和對現場條件的更新操作。(4)實現硬件共享。通過對一個 FPGA 進行部分重新配置,可實現多個應用程序,進而實現硬件共享,其益處在於降低功耗、縮小電路板尺寸、降低外圍設備進而提高武器裝備效益比。FPGA 的可編輯性使保密性突出,符合軍用產品的高安全性要求。軍事通信設備中的FPGA在設備丟失或者被敵軍捕獲時刻自動刪除,這使得相關裝備在敵軍逆向工程或者通信連接方面變得不那麼脆弱。Xilinx 每一個 FPGA 都有一個獨特的 ID 用於用戶邏輯加密,也就是DeviceDNA。一般來說,用戶在邏輯上可以通過特定的接口把這個 Device DNA讀取出來,經過一系列加密算法之後和預先在外部 Flash 存儲的一串加密後的字節串做比較,這個flash存儲的加密後的字節串也是由該 DNA 經過加密後得到,FPGA 加載程序後可以先從flash 讀出該段字節做比較,如果相同,則讓 FPGA 啟動相應的邏輯,如不同,則代表該FPGA沒有經過用戶授權,用戶邏輯上可以關閉 FPGA 的邏輯功能甚至可以通過一些手段讓硬件損壞。全球及我國FPGA芯片市場需求高增。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全球FPGA芯片市場規模從2016年 43.4 億美元增長至 2020 年 60.8 億美元,2016-2020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8.8%,預計到2025年全球 FPGA 芯片市場規模達到 125.8 億元。中國 FPGA 市場從2016 年的約65.6 億元增長至2020 年的 150.3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3.1%。預計到 2025 年,中國FPGA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332.2 億元。國內公司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技術水平仍存在差距。目前國內主要有四傢上市公司涉及FPGA 業務,分別是安路科技、復旦微電、紫光國微和航錦科技。目前國產的技術水平為28nm制程,與國外龍頭 7nm 制程大概有 2~3 代的差距,正在突破14nm 制程。在技術方面,復旦微電領先,毛利率最高,為 84.71%。航錦科技的 FPGA 芯片業務主要由其控股子公司長沙韶光負責,該業務主要應用於軍品上,規模較小。在出貨量方面,根據Frost&Sullivan 數據,2019年以出貨量口徑統計,安路科技 FPGA 芯片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2020 年公司產品出貨量突破兩千萬顆、2021 年出貨量超過 3800 萬顆,保持快速增長。在特種應用領域方面,紫光國微旗下的深圳國微營收規模最大。5.5 T/R 組件:相控陣雷達核心雷達是利用電磁波對障礙物(目標)的反射特性來發現目標的一種電子設備,通常由收發天線、發射機、接收機和顯示器組成。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達的出現是由於戰爭需要,軍用雷達是戰場指揮監測的重要途徑,具有廣闊應用與技術發展前景。軍用雷達是獲取陸、海、空、天戰場全天候、全天時戰略和戰術情報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防天、防空、防海和防陸武器系統和指揮自動化系統的首要傳感器。它不但可以預警、截獲、跟蹤、識別、引導攔截空中、海面、地面和外空的各類飛行目標,而且具有依靠空中或外空平臺對地大面積固定目標進行成像的能力。技術方面,相控陣雷達替代機械雷達已成趨勢。相控陣雷達即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利用大量個別控制的小型天線元件排列成天線陣面,每個天線單元都由獨立的開關控制,通過控制各天線元件發射的時間差,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指向)的主波束,而且在兩個軸向上均可進行相位變化,這些特點可以延伸雷達的有效作用半徑、提高測角的精度、有效探測到反射面積較小的低可探測的隱身目標。相控陣雷達分為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中,有源相控陣雷達通過大量的 T/R 組件實現高功率放大和高靈敏度接收,技術更為先進,是雷達制導技術發展的重點。 技術推動與需求牽引共振,毫米波相控陣現已成為當前微波領域內新的技術熱點。在使用的全部電磁頻段中,毫米波(通常指頻段在 30~300GHz,相應波長為1~10mm的電磁波)介於微波與遠紅外波之間,兼有二者波譜特點,具有帶寬寬、波束窄、傳輸幹擾小、多徑效應小、多普勒分辨力高,高空間分辨力、抗幹擾能力突出以及器件尺寸小易集成等特點,除在探測領域應用外,在衛星通信、戰術熱點、無線通信骨幹網、移動通訊、物聯網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控陣從本質上解決瞭傳統機械掃描很多問題,在相同的工作頻率和雷達孔徑下,相控陣的更新速率、反應速度、多目標追蹤能力、分辨率、抗幹擾能力、多功能性等都遠優於傳統技術方案。然而,其性能雖然優異,成本卻居高不下,因此在實際中多用於軍事用途。根據 Forecast International 分析,2010 年至 2019 年全球有源相控陣雷達生產總數占雷達生產總數的 14.16%,總銷售額占比 25.68%,整體來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市場規模仍較小,替代市場空間巨大。相控陣雷達系統的基本組成可分為天線陣列、移相器及其波控計算機、發射機組件、接收機組件、激勵器、信號與數據處理、顯示器和中心計算機等主要功能塊。T/R組件是相控陣天線的核心器件,T/R 組件主要由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器、移相器、衰減器、收發開關、濾波器以及相應的電源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隨著固態有源集成電路的發展,T/R組件中的關鍵核心功能全部采用芯片實現,T/R 芯片指的是內嵌於 T/R 組件內的核心功能芯片,其直接決定瞭 T/R 組件的各項性能,而 T/R 組件的性能則直接影響雷達整機的各項關鍵指標。因此T/R芯片實際已經成為相控陣雷達的核心部件。在民用領域,衛星互聯網、5G 基站是相控陣T/R芯片重要的下遊應用領域,5G 時代的到來使得通信行業成為相控陣 T/R 芯片走向民用領域的重要驅動力。 相控陣系統占整個雷達系統一半的成本,其中,有源相控陣收發(T/R)組件芯片是有源相控陣系統的最核心部分,占瞭 45%的成本。有效降低相控陣部分成本的方式是降低收發模塊(T/R Modules)的成本,減少射頻板子(RF boards)和佈線(Cabling)的成本,在微波集成電路設計領域,主要可以通過減低收發模塊的成本和在單片上盡可能得集成更多的功能,減少射頻板的使用量。近年隨著軍方裝備升級,未來相控陣雷達市場空間廣闊。相控陣雷達主要產品用在衛星、導彈、火箭上,涉及到多款國傢在研的重大型號,服務於國傢航天、航空、武器裝備領域的核心國傢級單位,已經形成較好的客戶基礎,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國傢新一代雷達、通信、偵察等系統立項一般都會采用相控陣體制,因此未來相控陣 T/R 芯片的市場空間廣闊,A股相關上市公司有鋮昌科技、雷電微力、臻鐳科技和國博電子。5.6 模塊電源:在通訊和軍工領域應用最為廣泛電源是電子設備的心臟,一切電子設備都離不開電源提供能量。電源是將其它形式的能轉換成電能並向電路(電子設備)提供電能的裝置。根據中國電源學會出版的《中國電源行業年鑒(2016)》,電源按產品名稱和原理可主要分為開關電源、UPS 電源、線性電源、逆變器、變頻器和其他電源。按在電能轉換過程中的順序做分類,電源可分為一次電源和二次電源。一次電源是指將電網市電變換成標稱值為 48V 的直流電(粗電),二次電源指再將直流電轉換為12V、5V、3.3V等不同大小的直流電壓輸出,為電子設備內部單板供電(精電)。二次電源將主電源電能變換為另一種形式或規格電能的裝置,用以滿足不同用電設備的需要,是飛行器電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模塊電源屬於二次電源,又稱電源模塊、板上安裝式電源,是采用優化的電路和結構設計,利用先進的工藝和封裝技術制造,形成一個結構緊湊、體積小、高可靠性的電子穩壓電源,是可以直接安裝(主要為焊接)在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源變換器。模塊電源是一個高度集成化的電源產品,強調封裝標準化,產品具有小、薄、輕的特點,從用戶角度一般將其歸為電子器件類產品。國內企業的產品在基礎技術、產品高端化尚存追趕空間。由於特種電源對電路性能要求較高,國內部分特種電源供應商所生產的產品中核心功率模塊依然需要從TDK-Lambda、Vicor、UMEC 等國外龍頭企業進口。我國軍用電源模塊核心供應商包括中電科43 所、新雷能、振華科技旗下的振華微,目前看特種電源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中電科43 所、新雷能作為行業第一梯隊,市占率也僅有 9%、6%,振華微、中電科 24 所處於第二梯隊,市占率分別為4%、3%。從營收規模看,2021 年新雷能特種電源營收達 8.80 億元,遠超振華微和升華電源等可比公司。從營收增速看,2018-2021 年振華微營收復合增速達到 46%,凈利潤復合增速達到163%,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隨著我國特種電源行業國產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軍用電源模塊核心供應商充分受益國產替代帶來的增量市場。6 研究框架軍工行業特點鮮明,(1)政府主導,國傢戰略方向對行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2)資質認證壁壘高,具有較高壟斷性,定價機制並非市場化運作,而是成本加成定價模式。(3)保密性高,在信息披露上有一定的豁免權,特別是高精尖武器裝備的技術與生產,涉及國傢安全和戰略意圖的實現,因此往往處於高保密狀態。(4)跟蹤指標少,宏觀跟蹤指標僅為軍費開支,中觀跟蹤指標暫無,微觀跟蹤指標為公司業績、合同負債、存貨等。研究軍工電子行業,要在需求層面把握周邊局勢和國傢戰略,跟蹤軍費開支規模及投入方向,同時把握國防信息化建設以及國產替代的需求。供給層面把握政策導向引起的產業結構改變,例如資產證券化,軍民融合以及軍工國企改革。(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48788.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