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资料网站(刘伯温预测)

你听过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吗?大多数人应该是熟知的,每一朝代的皇帝对天机是更感兴趣的,毕竟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真龙天子,会请天下拥有奇异能力的人来为自己揣测天机,把握国运。古时候的能人异士由非常之多,能掐会算者不在少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刘伯温。曾经朱元璋让刘伯温预言国运,刘伯温说: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这个预言是真是假呢?下面笔者带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故事。刘伯温生平资料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也就是现在的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刘伯温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他的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他识字速度极快,可以一目七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伯温12岁便考中秀才,众人都称呼他为神童。刘伯温在十四岁的时候入郡庠(即府学)读书,学习儒家经典。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很难读懂儒家的书籍,但对于十四岁的刘伯温来讲是非常容易读懂这样晦涩难懂的书的,而且他读起来毫不费力,能根据文章谈出自己的见解,见解中包含着自己对书本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复制他人的思想。最令人神奇的是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倒背如流。教导他的老师,也说刘伯温非平常之辈。三年后,他又师从郑复,开始学习程朱理学。郑复对他也大加赏识,对其父亲说:此子必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伯温不仅学习儒学还钻研天文、地理、兵法等,这也为他之后能掐会算打下了基础。之后,刘基参加会试,并考中,但当时战火连天,刘伯温也只能在家待了三年。直到至元二年,刘伯温被授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由于能力出众又刚正不阿,很快就出了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但也由于他的正直,当地豪绅对他恨之入骨,诬陷毁灭,幸得人赏识,才免于罪过。后来便蛰居隐退了。后来,朱元璋聘请他做谋臣,刘伯温也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各种有利的建议,深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也深知刘伯温精通玄学,于是便问他可否算出明朝国运。刘伯温自然不敢,但是朱元璋一再要求,他便说出了一句“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也正因如此 朱元璋十分关注福建的大小事情。朱厚熜执掌政权朱元璋在位期间一直牢牢盯着福建,但是直到他死了以后,福建这个地方也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刘伯温的预言是否是假的呢?这就得从朱元璋的后代,明世宗朱厚熜说起。明世宗朱厚熜生于1507年9月16日死于1566年,也就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朱厚熜刚刚即位之时,是一位以民为主的好皇帝。他减轻了当时的赋税,严明了朝纲纪律,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史称“嘉靖新政”。本以为这是一位名主,会带来盛世王朝,但往往事情不会按照预期的发展,或许他太过沉溺于自己的温柔乡之中,导致他不再勤政并开始迷信。他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严嵩更是趁此机会,替皇帝把持朝政。他结党营私,飞扬跋扈,祸乱朝政,致使国家越来越衰弱。在他的罪行被揭露后,他被削去了官职,变为贫民,也被没收了财产,家人也一起被治罪。从这以后他便不再是人民心中的一个好皇帝了。由于他长期宠信奸臣导致朝政腐败。古语说: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民心,引起了民怨,最终激起民变。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庚戌之变”。张琏起义,自立为王张琏出生于潮州,家境贫寒,但他自小就一身正义,之前也做过饶邑库吏。但当朱厚熜为政时,朝廷过于腐败,民不聊生,而此时张琏是木棉寨的副寨主,看见百姓生活的如此艰苦,便揭竿而起,组织了“白扇会”起义。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当他揭竿而起时,朱厚熜非常生气,当即就下令严嵩前去围剿,严嵩担心拒绝后朱厚熜不再信任自己,便带二十万大军区围剿张琏。但张琏并不是等闲之辈,他设立了很多假的大本营,迷惑对方。但后来朱厚熜让人扬言攻打张琏的老巢,张琏十分生气,便集中军力,但却遭到了埋伏。庆幸的是张琏没有死在这场战争中,他逃跑了。休养生息后,张琏再次带兵重来,但是不幸的是,又再次战败,他又再次逃跑。第三次,张琏的义军在俞大猷的围剿下又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张琏最后冲出重围,南下攻占了三佛齐岛,这是他唯一的胜利后来史书中记载:在三佛齐岛这个地方有数千家闽粤人,而这些人极有可能是张琏部属的后代,而且还有一个"飞龙"字样的石碑,经过专家的鉴定确定是张琏的国号。而这三次的打仗经历,确实也印证了之前刘伯温说的那句“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在此我们也不得不再次感叹,刘伯温真是神机妙算。直至今日笔者读刘伯温的著作时,也在感叹其才华。这世间能人异士之多,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能力。小结刘伯温一生的预言很多,大都数最后也都被证实了,这可能是朱元璋对其重视的主要原因了,因为刘伯温不仅可以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还可以为他预测诸多事情。古人言:不可不信,不可强信。这就是对玄学的看法。我们不能否认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批人拥有知晓天命的人,毕竟中国拥有《周易》,至今很多人也在研究这本经典,他们看星象,预测时事。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深信其中,拥有理性的态度看待世间的万物。就如我国对待宗教信仰一般,我们不反对但也不鼓励,中国的文化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兼容并蓄,所以我们对所有的事物应予以包容态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44149.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