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网站(豆瓣9)

谁都想不到,《鱿鱼游戏》能有这么火。不仅创网飞新纪录,还横扫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果真印证了那一句:“网飞得爱死韩国了吧,这么多阴暗题材随便拍。”尺度没有最大,只有越来越大。就在最近,网飞又推出一部新剧。冲击今年最佳,绝对有戏——少年法庭소년 심판导演: 洪忠灿编剧: 金玟锡主演: 金惠秀 / 金武烈 / 李星民 / 李姃垠 / 李尚熙首播: 2022-02-25(韩国)集数: 10单集片长: 60分钟豆瓣9.0,超过6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直击最敏感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在韩国,未满14岁的“触法少年”,无法被起诉,免受刑事处罚。最重的十号处分,也只是判处在少年院待两年,就会被释放,有的甚至不会留下前科记录。为此,超过20万人以上的韩国网民在青瓦台网站上请愿,希望废止《少年法》。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沈恩锡(金惠秀 饰),江湖人称“十恩锡”。由她担任审判的少年犯罪案件,大都处予最重的“十号刑罚”。孩子们之间都有传闻,只要碰上“十恩锡”,就注定要倒霉。新官上任三把火,沈恩锡在延和负责的第一个案件,就引起全社会轰动——延和小学杀人案。(改编自仁川女童分尸案)年仅8岁的男童,被一根手机数据线勒死,惨遭分尸后四处遗弃,死无全尸。案件发生在白天,甚至案发现场所在的社区大楼,附近就是派出所和小学。最震惊世人的,是这起残忍血腥杀人案的凶手,竟然是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沾满鲜血的少年,手持一把登山斧,案发后8个小时便跑到警察局自首了。自首的理由很简单:未满14岁,杀了人都不用坐牢。用少年的话说——“太爽了。”对于杀人,他不仅毫无悔过之意,甚至说着说着,开始仰天大笑。扭曲又极致的变态。少年所提交的报告上,写着“患有严重思觉失调症,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一行字。也就是说,一旦情绪被点燃,他的所有行为都将难以控制,甚至产生幻觉。但在这里,沈恩锡发现了最关键的漏洞——思觉失调症虽然有很多症状,但是却有共通性:这个病永远无法治愈,而病患们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假设思觉失调症病患们杀人的话,根本来不及整理现场,就会当场被捕。因为清理现场需要保持高度专注,这提高注意力本身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少年不仅清理了现场,甚至预谋诱拐杀人并肢解弃尸,还反复强调,自己的犯罪动机就是思觉失调症。通常犯人隐藏犯罪动机,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况对自己很不利,但少年知道自己不会被判刑,反而是有利的局面;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真凶另有其人。果不其然,在对少年的通话记录以及现场监控的调查中,发现了另一位少女的身影——她和少年穿着一模一样的灰色帽衫,二人的行迹也完全一致。确定了存在的第三人之后,关键就看庭审了。少女主张患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杀人行动可能属于过失;而少年则表示自己全程没有参与作案,二人都属于偶发性犯罪。这一切果真如此吗?沈恩锡让他们再次陈述犯罪经过,试图从他们无法对应的口径中,挑拨离间。果不其然,两人直接吵了起来。所有的杀人经过,在他们的争执中,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如此血腥至极的手法残害了一条人命,竟成为了他们嘴里轻描淡写的污言秽语。丧尽天良,人性泯灭,蔑视法律,不知悔改。这便是目前绝大多数少年犯罪的现状。太多的少年犯,即便是被判处了最重的处分或刑罚,也依旧心存侥幸。法律对于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成为了他们逃脱法律制裁的工具。以未成年人的身份收获了“特权”之后,有的少年犯甚至一错再错,一犯再犯。顶着“未成年人”的名号,奸杀淫掠,为非作歹。这到底是谁的错?首先要承担起责任的,是少年犯的父母。少年犯罪并不是单纯的犯错,而是环境使然。逃家、行窃、非法交易……大部分不当行为的出现,都源自于家庭。在沈恩锡反复查阅、勾画出的案情调查里,离异、单亲、家暴、弃养……成为了高频词。少年犯们之所以会选择犯罪,多数情况下不过只是想引起注意,想传达自己的痛苦,亦或是希望别人不要忽视自己。延和小学杀人案中的17岁少女,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就连自己杀人犯法要开庭了,父母都无人出席。对她而言,父母的存在早已模糊又刺耳。以至于她在听到男童说“要打电话给妈妈”时,产生了要将别人幸福彻底毁灭的恶念。反观另一位少年犯的母亲,用少年的话来讲,她工作很忙,联络不到。平日里对于孩子疏于关照,丝毫不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及成长的母亲,却在最后宣判的那一刻,对于结果鬼哭狼嚎,大喊不公。但她又可曾想过,如果不是她的疏于管教,对于自己孩子的放任不理,哪会造成这样的人间惨剧呢?如果父母不努力,孩子是不会改变的。少年们是无法独自长大的,虽然法庭处分的是少年,但处分的重担,监护人们也必须共同承担。与此同时,也有无数的少年犯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犯罪,却依然袒护包庇。请律师做无罪辩护,想尽办法钻法律空子,甚至将错误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这个时候,最能够警告和惩罚少年犯的,终究还是法律本身。伪造证件租车,最终酿成严重车祸并肇事逃逸的少年们,在法庭上口口声声地高喊着无罪。由于他们不是驾驶人,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指明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在法庭上,他们混淆视听,推卸责任,只想着怎么逃脱罪罚。实际上,这起在少年们口中与自己无关的案件,已经造成了一名无辜家长的死亡。结果因为主审法官秉承的“速战速决”原则,最终宣判了无罪,终止了进一步调查。少年们对于审判欢呼、喜悦,甚至产生了蔑视。但这一切,却都践踏在了他人无谓的牺牲之上。倘若法庭能够再深入一点,不是“速战速决”,而是落到实处让少年犯们产生敬畏呢?一名16岁的少女,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了几名同龄男孩,在男孩的邀请下出来见面。不料,却被强行灌酒,被拖到了工地轮奸。然而却因为工地没有监控,被害人的体内只检测到其中两人的DNA,仍有两名嫌疑人逃脱罪罚。被害人几经痛苦地回忆,加上警方调动了停留在事发路段的出租车监控,将嫌疑锁定在了两位少年身上。经过沈恩锡的调查,发现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这不是单纯的性侵案件,还涉及到未成年人性交易……他们通过录下女孩们的性爱视频,威胁逼迫她们配合援交诈骗或去应召站,还将性爱视频贩卖获取暴利。这个犯罪团伙的头目,便是企图逃罪的两名少年。而早在五年前,当时只有11岁的他们,就已经杀人了。二人在高楼抛砖,一名无辜的男童直接被砸中头颅,当场死亡。出于少年保护事件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从出庭受审到接受处分,仅仅用了三分钟。这三分钟的时间,他们不仅没认识到错误,还第一次尝到了“未成年人犯罪不用负责任”的甜头。走出法庭的两个男孩,跟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大摇大摆地笑着走了……这轻蔑的一笑,挑衅的不仅是受尽断肠之痛的男童父母,还有法律。在此之后,他们的档案上留下了多达六次的保护处分前科,但在站上法庭面对审判时,却就像11岁第一次上法庭那样,伪装无辜,妄想着逃脱罪责。《少年法》最初的立法意旨,是为了改善反社会少年的周边环境,以及矫正其品行,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目的在“教育”,而非“惩戒”。但如果就连法律都不能教导他们如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话,那么法律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审判结束后,因为教育力度不够,他们瞧不起法律,觉得法律简单、可笑,出现了更多的受害人,到时又由谁来承担这份责任?为了“速战速决”,为了秉承“未成年人保护”,到头来,法律就连受害人都无法保护。少年法庭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这些少年犯们,法律有多么可怕,伤害了别人就必须付出同等惨痛的代价。既然学校和家长做不到,那么法院就应该做到严惩不贷,让他们意识到犯罪的严重性,以杜绝更多犯罪的产生。冷血、无情、工作狂的沈恩锡,她咬着牙说出的每一句话,令人振聋发聩。这些出现在《少年法庭》里的血腥案件,实际上也正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12岁少年弑母,10岁女孩高楼摔婴,广西13岁少女肢解同窗好友,13岁男孩性侵杀害10岁女童……一味废除《少年法》,加大量刑标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吗?明明处分的对象是少年犯,但往往背负上十字架的,却是本来毫无干系的受害者。家庭、学校、司法机关、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句话说,“教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落的力量。”如果整个村落都满不在乎,就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不管是少年犯、家长,还是法律,都应背负起这份十字架的重量。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37049.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