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24日电(记者屠国玺、荣启涵)现在,在甘肃省陇南市各个公共场所、宾馆房间、政府部门的案头,都能看到这样一本正规出版却没有文字的书——《陇南网店大全》。 这些二维码背后的6000余家网店,是这个地处秦巴山区的贫困之地选择“超前发展”电子商务的集中体现。日前,陇南已经被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地区。 农民参与:电商让山野特产“变现” 陇南市成县鸡峰镇草滩村村民王兴用,最近新换了智能手机,从网上购进新式养蜂工具,并计划着注册品牌,来提升蜂蜜在网上的销量。 王兴用的家在距离县城35公里的鸡峰山深处,50多个蜂箱年产近1000斤的土蜂蜜是一家六口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如果背上蜂蜜到县城集市上提篮售卖,最多只能卖15元一斤。 “不仅卖的少,挣的钱也只能勉强糊口。”王兴用说,去年冬天,因妻子有病急需用钱,驻村干部帮他将家里1000多斤蜂蜜放在乡政府干部开设的土特产网店上销售,没想到仅10余天就销售一空,最终赚回3万2千多元,每斤售价近30元。仅此一项收入,就让一家人摆脱了贫困。 王兴用只是陇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众多受益农民中的一个。陇南虽穷,但不缺资源,可惜多年来一直“空有绿水青山,不见金山银山”,被戏称为“好山好水好穷困”。 针对陇南当地物产丰富,但山区种植点多面广、经营分散、产业链短、市场有限的问题,陇南市决定通过互联网的手段破解这种“富裕的贫困”。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陇南市已经开办网店6082个。自去年开始,核桃、花椒、橄榄油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价格提升,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政府推动:“有形的手”助力电商快速起步 鸡峰镇女大学生村干部张璇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淘宝上开设的农特产网店,帮助周边村民销售了超过10000只土鸡、几千斤土蜂蜜和其他特产。而从市上来到草滩村的下乡干部林伟科,整天都在对比研究从网上买回来的几十种蜂蜜,因为帮助村民们生产适合电商销售的农产品是他的重要任务。 现在,张璇、林伟科这样的年轻干部已经成为陇南电商发展的主力。不同于东部地区电商发展成熟的市场环境,在陇南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不少都是用政府“有形的手”来推动,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措施。 在发展初期,当地政府培训上千名大学生村干部、驻村干部先行参与电商,通过开网店、收购代卖方式让村民了解和接受网上销售理念,并用贴息、以奖代补的形式提供金融支持,带动了超过1万名返乡青年、农村“两后生”和专业大户参与到电商各个环节。 但现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正在慢慢放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起步,陇南市也把电商发展的重点从此前的“托扶”转向了监管,市场正在成为电商发展的主力。 助力扶贫:电商发展仍需过两关 过去一两年,陇南电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市场需求不足、信息闭塞等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增收脱贫效果。但记者调研发现,在类似西部“电商扶贫”过程中,仍然需要过两关。 第一关是“宽带网络关”。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在当地的大部分乡村,手机信号都实现了覆盖,但村庄的信号普遍不稳定,农村宽带目前只能实现“入村难入户”。网络接入服务建设成本高和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二关是“交通物流关”。尽管自从发展电商以后,陇南当地的物流公司数量明显增长。但目前多数快递仍无法实现送货到村,对村上的网店也无法提供上门取货服务。在一些偏远乡镇,许多网店主发货都要提上土特产,搭乘小面包车到县城的快递点再发货。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许多当地群众说,通过电商和互联网,他们空间上与外界相隔的万水千山,已变成网络里与外界联通的近在咫尺,网络正在让他们走上脱贫的“高速公路”。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