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 和谐民生

);}贵州省主要领导带头住农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省党员干部行动起来,真心真情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心民心紧密相连,党风政风带动民风,黔中大地出现了喜人的和谐景象。2010年以来,贵州省“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五讲五比”、“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省直部门对口帮扶”等一系列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发展软环境的活动相继开展,营造出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和创业、创先、创优的氛围。全省上下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促发展上。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直单位已有4077名处级干部先后深入基层,走访群众117.6万人次,帮助解决突出问题3221个,化解矛盾6244起,带动市(州、地)40446名科级干部下基层,帮助解决问题77064个,化解矛盾29161起。各个审批职能部门集中办公,设立“政务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改进和创新审批方式;设立了“首问责任”窗口或“服务接待”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投诉问责制;以现场办公、个案解决、并联审批等办法,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贵州省商务厅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原本归属于该厅的省级外商投资审批权从今年3月起也全部下放到各市(州、地)。贵阳市经过清理,初步确定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93项,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贵州省打破过去担保机构必须在省级主管部门登记注册、审批流程复杂的格局,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分级审批和监管,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下融资机构的设立实行市(州、地)级审批、省级备案制度,其中在贵阳市范围内注册资本2亿元以下的由贵阳市进行审批。贵州在加快发展中,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州省明确提出:最突出的民生是脱贫,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保,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今年1至8月,贵州扶贫脱贫攻坚、就业和创业、劳动者素质提升等“十大民生工程”共到位资金442.99亿元。前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5.9%和22.9%。“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实现跨越发展的大好时期。在“十一五”交通建设的基础上,贵州省还将加快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大力构建连通珠三角、联接全国和走向东盟的快速铁路系统;打造贵阳通往全国的“8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强化其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贵州缺水的状况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根本扭转,今年7月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该“规划”,未来10年间,该省将投资954亿元,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82处,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一个奋起、实干的新贵州正迈进一个崭新时代。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3540.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