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马云曝出坐拥价值10亿房产:曾劝说员工不要买房

        互联网巨头的创业理财简史        前不久,马云和他的电商帝国又现惊人之举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在京宣告正式上线。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将能享受基金公司提供的货币基金投资收益。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彻底打通互联网和理财分界的新模式有望开启碎片化理财新时代,与银行 抢饭碗。        余额宝被网友戏称为“屌丝理财神器”,而这一“神器”的创造者马云,尽管构筑了阿里巴巴、打造了淘宝,并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弄潮儿功成身退,但在初创业时,他也是从一个甚至付不起房租的“屌丝”起步,一步一步打造出自己的电商帝国的。        起家靠创业,钟情互联网                1991年,马云还是一个“穷屌丝”,每个月收入几百元钱,甚至付不起房租,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当时对电脑还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了解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但当时,马云所在的杭州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他的下海创业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但是马云认为:“做一件事情,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发展靠创新,敢想也敢做        从2005年到2007年,在阿里巴巴逐步发展的时候,马云有了纵深产业链的创新思想。围绕B2B商业模式的各种优势和短板,马云决定越出电子商务的雷池,四面出击:收购雅虎中国、收购口碑网、推出阿里软件、推出阿里妈妈,与工行、建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进入金融领域。        2011年1月,阿里巴巴再次公布其物流战略野心计划,提出融资1000亿用于培育中国自己的UPS战略,彻底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承诺一期投资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集团自己出资1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        2011年4月,支付宝宣布10家银行的信用卡可用于支付宝快捷支付。此前,支付宝已经进入电视支付、手机购物,推出社区营销工具微客。马云说想要为中国甚至是跨国电子商务提供“水、电、煤、气”。通过打通淘宝C2C平台和阿里巴巴B2B平台整合“制造-营销-消费”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将淘宝打造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经济链条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核心。        近期,马云强力推出“余额宝”服务,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据其官方介绍,2012年,10万元活期储蓄利息350元,如通过余额宝收益能超过4000元。        业余搞投资,最喜欢买房        早前,马云也曾建议阿里巴巴的员工不要买房,说租房子就是幸福。因为阿里巴巴员工的收入,买房供楼,将所剩无几,没有幸福可言。听了马云这些言语,很多人都会以为租房子真的就是幸福吧?其实,逗你呢,人家有了房,才会这么讲。        那么,马云究竟有多少房产呢?许多媒体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数目:10个亿!其中,海南陵水清水湾的豪宅,占地4亩,总价上亿元,据说从房间稍微冲刺一下,就可以一头 “扎进”大海的怀抱。此外还有媒体报道,马云以约3亿港元的价格,购入香港BranksomeCrest顶层,顶层连泳池特色复式户,价格高达40万港元/平方米,打破香港最高房价纪录。此外,马云还买了绿城集团在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山南麓附近开发的一套别墅。据称,马云在这套房子里居住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偶尔过来休闲度假。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1067.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