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来势汹汹,大企业摇摇欲坠,中小企业磨刀霍霍。2013年双十一,小米出尽了风头:当天销售额突破5亿,其中3.5亿销售在零时四分零五秒完成。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曰“小米化转型”,意指通过与互联网创新,转型升级商业模式。那么,对于农业来说,如何进行小米化转型呢? 一、资产刷新 “轻车简从,多快好省” 如果做农业的你,还在执着于不停地圈地,那你就OUT了(除非你只是打算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小米不曾有一个工厂,却生产出了几百千万台优质性能的手机,丝毫不比那些自有工厂出来的机器差。我看到小米论坛上有人在建议小米自建工厂,说这样才能更稳定的出货,并且价格可以更低。这让我想到,在农业行业,大部分的农业伙伴告诉我,一定得是自有的农场生产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产品真的可以更好吗?价格真的可以更便宜吗?农产品生产和手机生产一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是相对更复杂。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才能将生产效率最大化,才能把成本控制到最低,这个道理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产业普遍存在,只是大伙被一些困难蒙蔽了而已。 请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趋向越来越精细化的分工合作。 如果你还拥有大把的土地,建议你“化整为零”吧。不是转卖,而是变换生产关系。把农民工与农场的关系,从打工和雇佣的关系转变成专业承包与创业平台的关系,进一步释放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互联网把传统社会分割得支离破碎,要迎接这样的市场,必须把自己拆分成对应的小模块组织去应对,否则一个得了巨人症的患者如何赶得上现在的发展节奏? 二、人群选择 “别把消费者当消费者” 一说到粉丝,大伙脑海里浮现就是“忠诚消费者”,似乎是等同的。但事实上,粉丝和忠诚消费者差的不是一截两截。粉丝中有忠诚消费者,但除此之外还有品牌传播者和捍卫者两种属性。他们会利用自身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帮助你传播,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他们会第一时间站在你的一边支持你。 传统农企原来的目标消费主要是政府与事业单位团购、商务送礼等,对真正市场化的人群感触不深,所以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售一蹶不振,许多人至今仍未清新过来。建议传统农企关注25—40岁这个黄金购买人群的需求。他们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他们中间会渐渐崛起中国未来的中产阶层,他们的结婚生子等一切行为直接关联某些行业的兴衰。农业品牌的未来,与这个阶层的消费息息相关。 三、产品创新 “你可以领舞,但不能独唱” 互联网不是演唱会,而更像是一场群魔乱舞的舞会。小米手机深谙其道,以雷军为首的“雷军”们,通过一场场的粉丝见面会,网路社群,混入粉丝群中,与粉丝共舞,才造就了如此热烈的社会反响。 传统农业习惯了独唱。曾经我们开发的产品,要么高高在上孤芳自赏,要么躲在角落闷声发财,都不曾与消费者近距离地接触,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如果你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的产品经理,在产品的口味上有做过消费者调研吗?我估计他连消费者是谁都没找着过。 卖萌绝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卖萌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扁平化,平等化,品牌平视消费者甚至仰视消费者取得疼爱。建议大伙,要学会关注的网络热点,借用公众的关注度进行巧妙的产品创新,把自己融入网络社群之内。产品创新,从会卖萌开始! 四、品牌转型 “你的品牌不是你的” 谁的?消费者的。这句话如果说在几年前,是指品牌通过传播在消费者心目中生产印象,形成购买,渐渐积累起品牌,所以说品牌是在消费者心中。 但如今,又有另外的含义。互联网把大众分割成了无数个群体,简单的年龄、性别已经无法区别出一个特定的人群范畴,而品牌构建的社群却可以。小米通过自身的价值观输出,形成了小米粉丝独特的人群特点:他们年轻不世故,钱不多但追求品质,喜欢网络聚群,偶尔有些叛逆,但不至于离经叛道。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构建的不单单是企业产品体系,而是消费者家园。所以,当央视以价格歧视攻击星巴克的时候,星巴克的粉丝们在网络上奋起反击,那是因为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家园。 五、渠道升级 “渠道本无形,用者有道”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不足以涵盖渠道本身的意义。渠道本质是从卖家到买家的通道。 当农产品的电商一片叫热的时候,最需要警惕“天猫陷阱”。天底下人都知道的财富机会,那就不是机会。笔者看到很多的农产品电商,匆匆上马,铩羽而归,特别是对于干货坚果这个类目,流量成本过高,竞争白热化,利润率过低,长期投入而没有明显的产出,已经不是普通卖家所能承受。 传统农企的渠道形态不一,给大家三个建议: 1)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比如生鲜,需要配套完善的线下体验和服务点,而许多农企原有资源中就有强大的门店系统,可以尝试进行O2O模式运营。 2)从小而性感的网店做起。打造个性化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把老客户、回头率作为网店的生命线,而不是流量,这样就避免了从平台中不断地购买流量而侵蚀利润。 3)网络经销体系。不是所有的传统农企都适合自己做网店渠道,有好的产品基础,进行适当的产品创新,打造强大产品力,然后交给别人去售卖,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网络分销系统。 六、微营销创新 “产品和消费者只有指尖的距离”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PC,那么请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笔者在运作 @品牌农业 这个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本质上来说,无论是电视、电脑还是手机,都是人类的感官的延伸,人类通过这些延伸和世界进行互联。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没有一样东西比手机更适合做这个角色。微信说:“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确实在手机端构建自身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每个品牌都可以在这个大系统里构建自己小生态圈。 品牌即媒体。 我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当社会化媒体够成熟的时候,一切通道都有了,这时候就需要流过这些通道的能量,而内容就是这些能量。所谓的微营销,基于微传播手段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构建品牌自身的内容体系。 未来的品牌就像是一个会自我制造内容的媒体,不断地在社会化媒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巩固维护粉丝们的家园。每个农业企业都要尝试去学会。农业是最传统古老的行业,互联网是最新最有力量的技术,笔者相信能把这两样完美结合,哪怕是微创新,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应。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