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網站(你掌握的育兒知識可能已經落伍瞭)

你掌握的育兒知識可能已經落伍瞭!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與兒童相關的科學發現不斷在更新,但傢長很難在第一時間知曉。為此,我們請專傢分享瞭8條關於育兒的最新研究成果,讓你在科學指導下養出一個更健康的孩子!雖然現在獲取新聞資訊非常便捷,但想要掌握兒童健康和發育的最新信息仍然不容易。而且,針對同一個問題都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研究結論,傢長很難判斷該信任哪種。為給傢長們指出明確的方向,我們邀請到一批知名兒科醫生和醫學期刊編輯,分享瞭他們認為對傢長最具價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當然,後續的研究仍在進行中,因為科學上的共識沒有那麼輕易達成。但我們相信,瞭解這些研究成果將對改善育兒方式大有裨益。益生菌可以緩解腸絞痛研究成果專傢們綜合多項研究後發現,寶寶患瞭腸絞痛後,在為期三周的治療期內,每天給他服用幾滴含羅伊氏乳桿菌的益生菌滴劑,可以明顯減少寶寶因疼痛產生的哭鬧。不過,這一作用隻對母乳喂養的寶寶有效,對每天喝配方奶粉的寶寶,效果則並不明顯。為什麼重要?兒科主任醫師兼《兒科學》編輯Alex Kemper說,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群中,包含有益菌和有害菌。益生菌與有益菌的作用相似,它們能抑制致病的有害菌,並減輕炎癥。不過,嬰兒在母乳喂養與配方奶喂養這兩種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腸道菌群,這或許就是益生菌對他們起的作用不同的原因。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在預防早產兒嚴重腸道感染、兒童濕疹等方面,益生菌可能也有幫助。Kemper博士說:“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切地說益生菌能治療疾病。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服用抗生素,最好和醫生聊一聊,選擇一種影響范圍盡可能小的抗生素,避免把有益菌連同有害菌一起消滅。”研究認為,讓寶寶服用含羅伊氏乳桿菌的益生菌是一種無害的療法,但在嘗試之前,請先咨詢兒科醫生。打屁股會造成持久的心理傷害研究成果《美國心理學傢》刊登的一篇研究綜述中說,打屁股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傷害與打耳光等體罰方式相同。而且,打屁股不僅無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還可能會引起更多的行為問題。幼年時期有過這種經歷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出現吸毒、酗酒和自殺的行為。為什麼重要?當孩子犯瞭錯時,打屁股仍然是一個很普遍的懲罰措施。據粗略估計,有80%的父母曾經打過孩子的屁股。美國兒科學會傢長顧問、醫學博士David L. Hill 說:“父母們會辯解說,他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有什麼大不瞭。我告訴他們,你們能順利成長起來是件好事,但是,現在有瞭更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2018年,美國兒科學會發佈瞭一則育兒建議,指出打屁股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所以父母不應該采取體罰方式。Hill博士建議,如果父母想要更好地指導孩子的行為,應該嘗試與孩子多溝通,找到問題所在,而不是靠這種破壞關系的方式來管教。他說:“孩子做得好瞭就多誇誇他,尤其是那些孩子費瞭很大勁才做成的事。越常關註孩子出彩的地方,就越能發現孩子的優點。”花生蛋白粉可緩解過敏反應研究成果年齡在4~17歲之間的嚴重過敏兒童,通過每天服用少量花生蛋白粉,可以逐漸增強他們對花生的耐受度。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項臨床試驗,經過大約1年的持續治療,2/3的孩子耐受度提高瞭,能夠正常承受相當於2顆花生的攝入量,同時身體反應小於輕度過敏。為什麼重要?對於那些花生過敏的孩子,哪怕偶然吃到含花生的餅幹,都可能會導致突發過敏,甚至可能要送去急救。因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預防過敏性休克。“我們的成果不能讓花生過敏的孩子體質徹底轉變,比如做到一口氣吃完一罐花生醬。不過,能讓他們在不小心吃瞭含花生的巧克力後,不會出現生命危險,”醫學博士、兒科醫生兼《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編輯Angela Castellanos說。但研究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治療組中有些孩子仍對花生粉表現出嚴重的過敏反應,需要接受醫療幹預及後期的密切觀察。此外,醫生們仍不確定,如果要維持這種耐受性,孩子是否仍需持續服用花生蛋白。男孩的痛>女孩的痛?研究成果參與試驗的多名成年人觀看瞭同一支視頻,其中展示瞭幼兒園體檢的場景,能看到一個孩子被采血針紮入手指時的反應。視頻中隱藏瞭明顯的外貌特征,看不出孩子的具體性別。結果顯示,把視頻中的孩子認成男孩的人,普遍覺得“他”痛得更厲害,而將其認成女孩的人,對疼痛程度的評分更低。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來自“男孩更堅忍”和“女孩更感性”的刻板印象。為什麼重要?此前就有研究發現,當成年人表現出同樣的痛苦時,醫生往往會根據性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這次的最新成果表明,類似的區別對待可能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瞭。孩子往往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來描述自己疼痛的程度,所以別人對他們情緒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要顛覆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還任重而道遠。但Hill博士認為,知道這種現象的存在,能讓傢長更好地解釋自己孩子的狀況。“父母必要的時候可以告訴醫生,‘我瞭解我的孩子,她幾乎從來不喊痛,就連從自行車上摔下都能笑著重新站起來。所以她現在這麼哭,肯定是痛得很厲害。’作為兒科醫生,我們會非常重視這些話提供的信息。”父母行為會影響孩子的焦慮程度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將100多名7~14歲的焦慮癥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自己接受認知行為療法,而另一組孩子由父母每周接受培訓,學習應對孩子焦慮的方法,比如少給孩子發安慰短信等。根據發表在《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在降低孩子的焦慮水平上,教育父母與直接治療孩子一樣有效。為什麼重要?有1/3的兒童曾在成年前被診斷為顯著的焦慮障礙。雖然接受治療和服用藥物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這項新的研究成果反明,傢長也可以發揮更多作用。“父母能對孩子產生比頂級治療師更大的影響,”喬治城大學醫院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部負責人Matthew Biel說。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過於遷就孩子,在不經意間加重瞭孩子的焦慮。Hill博士說:“如果孩子怕狗,傢長可能會帶他橫穿馬路,避開有狗攔著的路線。如果孩子怕黑,傢長可能會一直陪著直到他睡著。”這些方法雖然乍一看很有效,但長期來看對孩子不利,因為孩子會覺得那些東西確實值得害怕,而且自己無法面對。更好的做法是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比如鼓勵他靠近一隻友好的金毛狗狗,然後贊揚他的勇敢。與父母交流能鍛煉孩子的語言技巧研究成果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科學傢們對一群4~6歲孩子進行瞭語言技能測試,並記錄瞭他們與父母在傢聊天的情況。分析結果發現,對於孩子的語言成績,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他們與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次數,而不是在傢時聽到的詞匯量。為什麼重要?杜克大學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的研究教授、《發展心理學》編輯Jennifer Lansford博士說,曾有觀點認為,孩子們主要通過大量的“聽”來學習語言。然而,包括本次研究在內的一系列證據表明,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更為重要。Lansford博士說:“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多多交流,而不隻是讓他們被動地聽,孩子的語法、詞匯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會更好。”在這種交流中,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孩子為主導的對話。例如,當孩子指著路過的車輛喊“車!”時,父母可以回答:“是的,那是輛紅色的車。你看到那輛藍色的車瞭嗎?”這樣展開對話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語言技能。上學早的孩子更容易患多動癥研究成果長期以來,許多地方規定孩子的入學截止日是8月底9月初。這意味著,同一班級裡8月份出生的孩子,比9月份出生的同學小瞭近1歲。《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項研究分析瞭40多萬名美國孩子的保險數據,發現比起9月出生的孩子,8月出生的孩子被診斷多動癥並接受治療的比例明顯更高。為什麼重要?多動癥的發病率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不斷攀升,專傢們懷疑,這種趨勢可能與其存在過度診斷有關。因為孩子上幼兒園後,行為與同齡人有瞭對比,往往會更容易被觀察到相關跡象。“多動癥很難評估,需要老師、傢長和醫生一起做出診斷,”Castellanos博士說。比如,當老師要求孩子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這一任務對於5歲和6歲孩子的難度就大不相同。年齡小的孩子坐不住其實是符合發育規律的,然而在幼兒園裡,就可能被看作多動癥等行為問題瞭。因此,在做多動癥的診斷和治療時,需要將年齡因素考慮在內。註射HPV疫苗好處多多研究成果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主要通過性行為感染的病毒,可導致尖銳濕疣和宮頸癌等。《兒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600名少女和年輕女性進行瞭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在接種過疫苗的少女中,HPV感染率降低瞭81%。為什麼重要?早在13年前,HPV疫苗就已經面世,但許多傢長至今仍對它心存疑慮。“傢長們告訴我,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小白鼠,”Hill博士說。雖然美國政府建議11~12歲(最低9歲)的男孩和女孩都應接種疫苗,但隻有43%的孩子真正完成瞭。《兒科學》雜志主編、醫學博士Lewis First稱,這項研究證明瞭疫苗是有效的。“讓孩子在青春期早期接種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日後患某些癌癥的幾率。”另一項研究表明,接種疫苗不會導致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早地進行性行為,或者放棄安全措施,所以註射疫苗有百利而無一害。這些研究成果也值得一看!對於下面這些研究成果,專傢們暫時沒有顛覆性的育兒建議,但在我們看來,它們仍然足夠有用和有趣。1.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父母和孩子一起拼樂高玩具遇到不順時,如果父母能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們會更容易保持積極的心態。孩子們其實很敏感,會註意到你的情緒變化,因此當傢長試圖掩飾時,他們會感到困惑。2. 爸爸媽媽們,是時候打開音樂播放器瞭!《傢庭交流》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和父母一起聽歌,往往長大後會與他們保持更好的關系。3. 《兒科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43%的1歲寶寶晚上無法連續睡8小時。不過,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在認知、語言和運動發育方面,夜間易醒的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的表現相差不大。4. 把胡蘿卜和土豆混在一起後,不少孩子會覺得吃起來不舒服。而科學研究表明,這可能與性別差異有關。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7歲和8歲的女孩更喜歡將食物分開吃,但男孩並不在意。也許是因為男孩們更容易餓?5. 紙質書是最好的閱讀對象。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讀電子書,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紙質書時交流和互動得更頻繁。在屏幕上閱讀時,傢長更難對故事情節提出問題或做出評論。加微信13027279630,進全國父母育兒交流群,與2000位媽媽交流育兒心得。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48047.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