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互联网领域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医疗行业几乎是互联网“攻克”的最后一块坚冰,毕竟这是一个太传统、太封闭的行业。晓红长期观察医疗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当前这一行业的现状,有如下特点可以解析。医疗互联网行业主要有三大模式打开hao123的健康分页,我们大致就可以判断这个行业的分布形态。我认为,主要分为三大类模式:资讯服务类、B2C电子商务类、医疗行业专业类。其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兴盛的是资讯服务类,代表是39健康网以及各门户健康频道。和CBS、Pconline之余IT行业,汽车之家、Xcar之于汽车行业一样,这一类网站走的是媒体模式。《互联网周刊》在2010年公布的“医疗健康网站影响力排行榜”TOP20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一模式。B2C电子商务类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鱼龙混杂,猫腻颇多。有数据称,中国目前有1000多家B2C医药网站,但真正获得了国家药监局资质的只有50多家。我相信未来会有值得信赖的B2C医药模式成功,但前提是行业经历一次整肃和洗牌。第三类是面向医患的专业网站,这一类网站主要定位于医患关系的衔接,和Google Health等美国流行的模式有些类似,其代表是好大夫在线。但这种网站数量极少,进入门槛较高,且需要长年的资源积累。专业医疗网站凤毛麟角让人担忧的是,医疗这种专业、严肃的服务,在互联网上呈现的形象并不与之匹配。同样以“医疗健康网站影响力排行榜”TOP20为例,我逐一进行了排查,除了好大夫在线,几乎所有网站都称不上“专业医疗网站”。好大夫的专业主要体现在:其一,只专注于医疗,没有其他平台的“养生”、“保健”之类的服务;其二,3000多家医院、25万医生均有认证,有3万名医生活跃,医方资源积累深厚;其三,其公司最大的部门是“网络分诊”,专门负责处理患者上传的病例资料,并匹配专家大夫的需求,实现医患的对接,这个团队有60多人,都是全科医生,这在互联网行业绝无仅有;其四,医患互动方面,只有认证的医生方可参与解答,保证内容的专业权威。而多数所谓医疗健康平台主要存在以下“不专业”的情况;1、员工以IT背景的从业者居多,缺乏医疗领域的专业度。这应该是整个行业的通病,从本质来说,医疗网站应该属于医疗机构的一种,监管部门没有对这一领域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造成了“重运营、轻服务”的结果。2、将医疗与保健、两性、养生等混杂起来。多数网站都依赖于“两性”频道来带动流量,吸引点击,这一方面与其商业模式的设想有关,希望通过流量来使广告变现,但也降低了专业度,给人一种浮躁的印象。3、缺乏严谨的运作意识。专业、严谨应该是医疗服务最重要的素质,但多数网站在运作上急功近利,丢掉了严谨。比如在医患互动上,将专业的诊断开放给普通网民,这虽然符合UGC的理念,但参差不齐的信息会破坏信任感。过早追逐商业回报是行业大忌在商业模式上,除了B2C电子商务类网站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外,其他两大类网站在追求商业回报上普遍急于求成。在这一点上,我很赞同周鸿祎说的:越早发现盈利模式的项目,越难以做成一件大事。浏览各大医疗健康网站,尤其是定位于资讯服务的门户模式,其中充斥着广告和推广信息,很多甚至混杂在内容中,试图以混淆用户试听来获取点击收入。尽管医疗行业投入了巨大资金在网络推广上,但在未来,这种模式一定不是最佳的。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好大夫的策略,即便该平台已诞生四年,每天80万用户的参与,具备了商业变现的能力,但好大夫似乎有些无动于衷。显然,在好大夫看来,牛皮癣广告难以支撑其对平台未来商业前景的期望。医疗行业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先做好资源积累和用户服务,打好根基,未来变现的模式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我认为医疗互联网还需要至少几年的时间沉淀,在此之前,商业化的氛围越浓,越容易成为平台未来发展的瓶颈。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