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69师是一支具有红军基础和传统的老部队,新四军的甲等作战旅,作风过硬,英模辈出,享有“劲旅雄师”之美誉。粟裕大将亲自带出来的部队69师前身是1940年7月在江苏江都由新四军苏皖支队扩编成立的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陶勇。1941年2月,3纵整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3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后姬鹏飞),下辖第7、8、9团和南通独立团,同年4月兼苏中4分区。1944年12月,3旅免兼4分区,率第7团、特1团、特4团渡江南下,次年2月于浙江长兴整编为苏浙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辖第7、8、9支队。1945年11月于苏北淮安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陶勇,下辖第64、66、68、70、72团。1946年5月,在江苏如皋以8纵的4个团合编组建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3旅,旅长彭德清、政委伍洪祥,下辖第7、8、9团。1947年2月,3旅于山东临沂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彭德清(后贺敏学)、政委伍洪祥,下辖第34、35、36团。1949年2月,于山东峄县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69师,师长谭知耕、政委伍洪祥,原辖各团依次改称第205、206、207团。◆69师首任师长陶勇将军。205团是红军团,主要前身为1935年2月成立的浙南红军挺进师(红10军团余部编成)。抗战初整编为新四军2支队4团,以后沿革为苏皖支队、苏北指挥部3纵3团、新四军1师3旅7团、苏浙3纵7支队、华中野8纵64团、1师3旅7团、华野4纵12师34团。该团为军、师主力团,也是三野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团之一。团队历史悠久,荣誉感强,作风勇猛硬朗,敢打硬仗,从不畏惧任何强大凶狠的敌人,擅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红色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就出自该团。206团前身是1938年春由爱国青年自发组织成立的崇明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后接受我党领导。1940年改番号为崇启海常备旅、苏北第4区第3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1师3旅9团,同年7月与南通独立团合编为南通警卫团。1944年2月,改番号为苏中军区特务第4团。以后沿革为苏浙3纵8支队、华中野8纵66团、1师3旅8团、华野4纵12师35团。该团也是军、师主力团,基础好,战斗力强,长于攻坚。207团前身有两部分,一是苏浙军区1分区独1团,1945年11月改为华中野8纵70团;二是苏浙军区特务团和3纵特务团,1945年11月合编为华中野8纵72团。1946年5月,8纵改为1师,70团和72团合编为3旅9团。1947年2月,又改为华野4纵12师36团。该团战斗力亦强,表现良好。解放战争初期,首创“评定伤亡”经验,后逐步发展为全军普遍开展的“战评运动”。渡江战役时,因率先突破敌江防,被誉为“渡江先锋团”。69师有着红军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是一支以“三猛”(猛打、猛冲、猛追)、“三得”(打得、跑得、饿得)著称的英雄劲旅,三野头等主力师。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参加了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血战夏家渡、车桥攻坚战、耙齿凌遭遇战、天目山反顽作战等重要战役战斗,共歼敌33000余人,被新四军军部确定为甲等作战旅,涌现出以“飞将军”陈福田为代表的32名战斗英雄,7团(205团)被授予“老虎团”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参加了高邮、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战斗,共歼敌53490人,俘敌少将以上将领37人,产生了“特等战斗英雄”袁金生、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李公然、张志友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作为江南新四军老部队,69师作风勇猛,长于野战攻防,战斗力很强。部队整体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指挥果断灵活,特别善于总结经验,无论是作战、训练、政工还是溶俘都有自己独创的一套,产生过巨大的影响。69师与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渊源极深,部队基础中就有粟裕曾任师长的浙南红军挺进师。黄桥决战时,粟裕亲自指挥3纵坚守战斗。1944年12月,他又亲率3旅首批南下,发展苏浙敌后根据地。1946年5月,华中野8纵扩编为1师,上升为军级建制,粟裕兼任师长、政委,成为23军历史上首任军长(政委)。69师是军第一主力师,长期在粟裕的亲自指挥下作战,是其杰出战略战役思想的优秀实践者。苏中战役疾如风、猛如虎1946年7月上旬,国民党第1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2万人,分四路向我苏中解放区如皋、海安大举进犯。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决心集中主力16个团,乘敌全面进攻前夕,先发制人,首先向侵占我宣家堡、泰兴之敌发起攻击,求歼由口岸、泰州来援之敌。部署1师攻击宣家堡,6师攻击泰兴。1师以主力第3旅主攻宣家堡,1旅负责堵援和截围。宣家堡守敌为整编83师19旅56团,团长刘光宇,泰兴守敌为19旅57团,团长钟雄飞。该敌为蒋嫡系部队,美械装备,战斗力为进犯之敌最强。3旅于7月13日21时发起第一次攻击,8团主攻,9团打援,7团预备队。发起攻击时发现敌情不准,原侦察为守敌1个营,现已增加到56团全部和19旅山炮营,我攻击部署兵力分散,未能奏效。为了坚决完成任务,8团和9团1营于14日凌晨再度发起攻击,部队英勇顽强,突入宣家堡前沿,但因力量悬殊而撤回,部队伤亡较大。14日白天,3旅首长现场勘察,发现宣家堡西北角守敌防御薄弱,白天还在赶修工事。遂决心以7团配属师步兵炮、山炮3门,在西北角实施主攻,8团、9团分别在东、东南和西南助攻。黄昏时分,7团2、3营隐蔽接近敌前沿,突击队4连迅速排除障碍,越过河沟,接近敌堡,但被敌火力所阻。战士刘正刚从侧翼迂回贴近敌堡,抓住正在射击的机枪管,不顾双手灼疼,使劲摇晃。另一名战士乘机向堡内投手榴弹,将其打掉。2营迅速发起冲击,突入敌前沿阵地。这时,8团、9团一部也相继突破。敌顽强抵抗,我进展迟缓。3旅将预备队全部投入,于15日凌晨3时发起总攻。各部相继攻入街内,歼敌大部,残敌向西南溃逃,被我全歼于运动中。这时,6师也基本歼灭泰兴之敌。宣泰战斗胜利结束,我歼敌整83师19旅两个团和旅属山炮营及63旅1个营共3000余人。3旅伤亡899人。◆苏中战役时,我3旅重机枪阵地。此战为苏中战役首战,也是华中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迎击蒋军大举进攻的第一个胜仗。因作战对象是由美国教官训练的、美械装备的敌主力部队,中央军委对此战极为关注。毛泽东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即整编第83师?该师消灭了多少?尚存多少?敌人遭我打击后,恃其兵力雄厚,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向如皋、海安进攻。整编49师主攻如皋,并连同黄桥整25师、泰州整83师夹击我军。粟裕决心迅速远距离转移兵力,立即调头直插进犯如皋的敌49师侧后,断敌退路,将其聚歼在如皋东南地区。3旅部队经连续三昼夜行军作战,已相当疲劳。时值盛夏,个个汗流浃背。但他们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连续行军30多个小时,奔袭200多里,于17日晨进入战区。敌人非常骄狂,万没想到,本欲断我后路,却反被我包围。当日,3旅各团搜索攻击,占领了敌师部驻地田肚里之外围村庄。7团3营距田肚里最近,对敌威胁最大。19日10时,敌向3营反击。我3营指战员顽强坚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白刃搏斗,打退多次反击。下午,被围之敌恐慌混乱,意欲突围。3旅发现后,主动向敌发起攻击,7团3营率先攻入敌师部,歼其大部,随后猛插敌山炮营阵地,缴获山野炮8门,俘敌近千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田肚里之敌歼灭大部。此役,3旅共俘敌49师少将政训处主任李照麟以下3398人,我伤亡704人。◆粟裕做苏中作战总结报告。敌人占领如皋、海安两座空城后,认为我军伤亡过大,无力再战,遂分兵沿泰州、姜堰、海安、李堡及角斜至海边建立东西防线。我军决心乘敌立足未稳,攻歼李堡、角斜之敌,调动敌人,再歼敌于运动中。部署1师攻击李堡。8月10日晚,部队急行军进至李堡外围。当时敌情为:海安的新7旅副旅长田从云带旅部及19团前来换防,因交接未妥,原驻防的105旅314团移驻李堡东面的杨家庄。敌人兵力增加了整整一倍!师首长决心趁敌换防混乱之际,立即发起攻击。令3旅及1旅3团围攻李堡,1旅另两个团钳制杨家庄。3旅8团、9团(7团为预备队)和1旅3团完成对李堡的包围后,迅速发起攻击。8团3营于午夜首先从西面冲过浮桥,突入街区与敌展开巷战。9团在西北角以火炮摧毁敌桥头堡后,也突入街内。拂晓前,1旅3团也攻击得手。守敌虽然构筑了一般工事,但接防刚到,摸不清情况,连电话都没架设起来,猝不及防,一夜之间被我全歼,少将副旅长田从云被我生俘。11日拂晓,9团1个营配属1旅攻击杨家庄,迫敌大部缴械投降。李堡战斗,3旅又俘敌1217人,自身伤亡261人。8团因率先突破李堡,受到1师表扬。敌调整部署,加强点线防御,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华中野战军首长决心发起丁堰、林梓战斗,打破敌清剿计划。3旅奉命强攻丁堰。◆华野司令部关于攻击丁堰、林梓之敌的作战命令。丁堰是个交通要点,守敌为交警第7总队,约1300余人,全部美械装备。当该敌受到攻击时,自恃火力强大,跟李默庵通话报告时还满不在乎。8月21日夜,3旅第7、8团同时从东北、西北迅速突破敌阵地,发扬近战、夜战的特长,连续攻击,勇猛穿插,逐巷逐堡地消灭敌人。7团9连连排干部全部伤亡,7班长陶如生挺身而出,指挥全连剩下的30余人,用92步兵炮在30米左右抵近射击,在友邻连队配合下,攻占了敌核心阵地。激战至22日7时许,守敌大部被歼。逃跑残敌被9团截歼。攻克丁堰,3旅毙俘敌少将总队长以下825人,我伤亡448人。丁堰、林梓战斗后,敌将驻黄桥的整69师99旅东调如皋,并以如皋的187旅西出接应。我就势西进,如皋之敌在如黄公路加力地区与我3旅8团2营遭遇,3旅集中兵力于23日晚将敌分割成两块,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各个歼灭的战法,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奋勇出击,于24日上午10时将敌大部歼灭,俘敌数百名,并击落敌机1架。至此,苏中之敌被歼已达5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3旅作为1师主力,参加了苏中战役中的五战,连战皆捷,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俘敌6090人。强攻520,直上孟良崮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发起孟良崮战役。4纵与9纵为正面出击,4纵兵分两路,以10师为右路,以12师为左路,对敌据守之马山、新兴、石旺崖等阵地展开攻击。孟良崮群山位于山东蒙阴东南25公里处,主峰为610高地(即孟良崮),向西北延伸为600及两个540高地。至西北端为520、330高地;东南与芦山、万泉山相连接,全长近10公里。该区山峰陡峭,多岩石,无水少木。5月13日,战役发起。12师以34团攻占马山,以35团攻占佛山,以36团攻占上高湖。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异常猛烈,我各团一夜苦战均未得手。34团在攻马山时,低估了守敌兵力,致使1营1连突击队18名战士全部牺牲,1连正、副连长临阵投敌,全团深感窝囊。正当调整好部署准备再攻马山时,14日拂晓,守敌51旅部队向孟良崮山区收缩。34团攒了一大口怒气,发誓要在后面的战斗中一雪耻辱,坚决消灭整编74师。◆12师部队向孟良崮疾进。敌撤退后,12师即全线出击,经马山、三角山进至新兴、唐家峪、当阳,逼近540高地。至15日晨,与友邻部队将敌整编74师紧紧包围于孟良崮、芦山地区。敌三万人马猬集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山区,处境狼狈,但仍做困兽之斗。敌重兵来援,情况危急,华野前委一面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阻援,一面命令各主攻部队加速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坚决、彻底消灭敌74师。15日黄昏,总攻开始。12师以36团3营首先夺取了330高地。随即,又以34团由东北、31团(临时配属)由北为主攻,以36团两个营由西、西北为助攻,在4纵山炮营及本师全部火炮支援下,向520高地发起攻击。该高地是防守孟良崮的门户,形似馒头,上面有一条石头砌成的石圩,如一条巨蟒缠在崮下。在石圩后,轻重机枪一挺挨着一挺疯狂向山下扫射。照明弹挂在半空,把山上山下照得雪亮。敌51旅旅长亲自镇守,守军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拼死抵抗。我各攻击分队就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英勇冲击。主攻34团以特务连攻占无名高地,夺取了攻击520高地的落脚点。敌在炮火掩护下,以整排、整连的兵力反击。特务连的战士将敌尸堆积起来作为掩体,英勇还击。副连长、战斗英雄张龙驹负伤后坚持指挥战斗,当最后一群敌人冲上来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该连伤亡很大,仅剩30余人。◆1947年,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左二)时,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左一)等在孟良崮战场观察地形。16日1时,冲锋号吹响,34团特务连战士如离弦之箭,从无名高地山梁向敌人直插过去,5连和6连的指战员个个像爬山虎,顺着陡峭的崮壁冲向高地。守敌疯狂倾泄弹雨,冲击分队中不断有人倒下,到处是火光和爆炸声。34团副团长秦镜也抱起一挺轻机枪猛扫反击之敌,掩护突击队前进。天将破晓,34团集中全团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轰击520高地石圩。特务连、5连、6连在团首长死命令下趁敌火力被我压制的瞬间,发起最后的强攻,一举突入敌阵地,展开近战搏斗。6连连长周锡康壮烈牺牲,倒在突破口。34团1营和3营也迅速上山,与反击之敌展开激战。这时,友邻部队也从东北侧冲了上来。520高地守敌终于支撑不住,我歼其一个团大部,残敌向西540高地逃窜。16日14时,12师34团协同友邻部队攻占了东540高地,又与36团由西向东协同友邻猛攻600高地。激战至16时,600、610高地均被我军占领,并搜剿歼灭了位于两高地之间谷地的7000余残敌,一直打到敌师长张灵甫指挥部所在的山洞。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全歼敌五大主力之首整编第74师及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12师取得较大战果,俘敌1157人,自身伤亡606人,丰富了山地作战的经验,改善了装备,提高了战斗力。淮海战役歼敌2.1万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手发起了震惊世界的大决战——淮海战役,将国民党军精锐主力尽歼江北,12师在华野4纵编成内参加了战役的全过程。11月6日,战役发起。4纵12师以35团并配属纵队警卫营于7日晚攻占邳县。敌黄伯韬兵团主力在7日凌晨由新安镇向徐州撤退,8日渡过运河。4纵任务在攻占邳县后由面西阻援改为面西突击,参加围歼黄兵团。8日黄昏,12师一举占领运河车站,控制了运河铁桥。9日晚,全师渡过运河,向西南攻击前进,11日拂晓攻占敌前哨阵地陈庄,与兄弟部队一起将黄兵团主力围困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百里追歼后,12师部队不待休息,立即向敌占村落发起猛烈进攻。34团奉命归11师指挥,协同32团,于13日18时,向碾庄圩西北的秦家楼发起冲击。该地区由王台子、李台子、张台子组成,四周设有三道鹿砦和近百个地堡,守敌为主力25军1个团,兵力集中,工事坚固。34团以2、3营和特务连先向王台子发起攻击。5连班长吴国友使用连续爆破,为突击队打开道路。特务连以勇猛动作突破前沿,越过围墙,杀入纵深。2营、3营及32团一部从三个方向突入,与敌反复冲杀,连续攻击交替前进,至14日零时20分全部攻占王台子,歼敌一个多营。34团此时伤亡很大,建制已乱。12师令该团巩固阵地,调36团1个营加强。当天清晨,敌从张台子向我反击,均被打退。34团等部趁敌溃退混乱之际,勇猛出击,一举攻占张台子。黄昏时,又攻占了李台子,歼敌约两个营,秦家楼被我全部占领。◆粟裕主持研究淮海作战方案。右起:陈士榘、张震、粟裕。16日,12师又开始攻歼大牙庄守敌。35团于17日夜,首先突入敌核心阵地,激战至次日凌晨,全歼敌108师师部和324团等部。35团9连排长、特等功臣李公然在突破战斗中连续拼死15个敌人,身负7处重伤,壮烈牺牲。19日拂晓,35团附纵队警卫营攻击小牙庄得手,全歼守敌100军军部及其他残敌1800余人。上午7时,碾庄圩敌人向小牙庄反击。36团与友邻向敌两翼奋勇出击,俘敌1500余人。20日拂晓,碾庄圩被友邻攻占后,有2000余残敌向北窜入尤家湖。华野特纵支援4辆坦克给12师,指战员情绪空前高涨。当日17时,34团在我坦克火力直接掩护下,9连率先打开突破口,一举突入村内,战至19时30分,我军将尤家湖守敌全部歼灭。22日,黄兵团残部突围未成,遭我围歼。34团在战斗中俘敌64军中将军长刘镇湘。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12师随纵队追歼逃敌,长途奔袭,昼夜兼程130公里,与友邻部队一起将南逃的杜聿明集团包围在萧县、永城间的陈官庄地区,并向敌外围据点崔阁、陶庄、吴庄、杨李庄发起攻击,俘敌1200余人。杜集团成了“瓮中之鳖”,12月16日起,12师除加强对敌围困封锁外,进行了20天的战场休整。◆12师部队攻入陈官庄,俘虏大批敌人。1949年1月6日,12师参加对陈官庄之敌的总攻。首先解决了敌重兵固守的鲁老家据点。7日夜,敌李弥兵团开始动摇,12师展开猛攻,至8日拂晓,连克秋庄、朱庄、孙庄等阵地。是夜,又包围了崔庄。9日下午,崔庄守敌42师残部2000余人,在我强大军政攻势下,由师长伍子敬率领向我34团投降。35团此时也向敌心脏猛插,迅速突破罗河堤。该团2营4连前卫排副排长郭玉贵胆大心细,率20人勇猛穿插时,在陈官庄右侧一举突入敌军官团团部,击毙敌团长,逼敌副团长下令400余人投降,我无一伤亡。2营各连也相继冲入陈官庄,协同友邻占领了敌“剿总”前进指挥部。杜聿明化装潜逃,后被我11师生俘。在攻占陈官庄的同时,35团主力和10师28团也攻占了李弥兵团司令部陈庄,缴获部分汽车、火炮和坦克,俘敌万余人。10日拂晓,杜集团全线瓦解,12师同友邻一起歼灭了负隅顽抗的敌第5军残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2师共俘敌21396人,缴获各种枪炮7652件,汽车106辆,电台56部。战斗过程中,12师认真贯彻“即俘即补”、“边打边整”的原则,在部队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战前,12师有7697人,战役中伤亡3830人。战后,12师拥有10505人。渡江先锋,传檄江南1949年3月上旬,69师随23军从鲁南抵达江苏泰州地区集结,划归10兵团指挥,进行渡江战役准备。师党委首先抓好部队的思想工作,反复进行说服教育,激发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责任感。同时认真研究长江水情,团结船工,改造渔船,扎扎实实地开展练兵。4月10日,23军下达作战任务,以69师和67师为渡江第一梯队,以207团和200团为渡江突击团,向乌泥港、王坍港实施主要突击,登岸后迅速向丹阳方向发展进攻。69师对面沿江守敌是54军8师和21军293师的部队,展开于天生港、王坍港、利港一线,依托江堤构筑了坚固工事。我军决心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在天生港以东登陆,建立滩头阵地,夺取王坍港,消灭两侧敌人,坚决打退敌人的反扑,掩护后续部队过江,并向左翼友邻第28军靠拢。全师部队按照207团(配属师炮兵)、205团和师指、206团和师后勤的次序分成三个梯队。207团作为突击团,渡江准备工作尤为细致。他们把作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摆出来,群策群力,反复研究试验,形成了“半帆待命”的方案,并采取“以绳传令”的办法,解决了由团到营、到连、到每条船迅速传达命令的问题。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所有参战人员的共同口号。◆1949年4月,69师部队参加渡江战役。当日19时30分,207团团长杨绍良一声令下,值班参谋拉倒绳索,各营、连、班得到命令,早已憋足了劲的战士们,用手中的木杆猛力撑船。参谋长袁俊率第一梯队1、3营的几十条战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南岸。只用了20分钟,突击营就从王坍港两侧顺利登陆。当我军突击队员冲进碉堡时,有的敌人连酒杯、麻将牌还没来得及放下,就做了俘虏。19时50分,突击营发出登陆成功的信号。接着,各炮兵群按预定火力计划,进行猛烈的压制射击。后续部队迅速跟渡。207团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全部登上对岸,攻占了王坍港。二梯队2营5连1排搭乘的71号战船勇往直前,航行到王坍港东侧时,遭敌火力射击,伤亡20余人。他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船还没靠岸,全排剩下的13人争先跳水抢滩登陆。冲击中,排长牺牲,1班长王永根挺身而出代理指挥,一举冲进敌堡,歼敌一个连,巩固了滩头阵地,保障了后续部队登陆。战后,该排被授予“渡江英雄排‘七十一号’战船”称号。是夜23时,69师1.2万余人,全部登陆完毕,仅伤亡50余人。与此同时,友邻67师200团也在乌泥港登陆成功。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4月22日晨,已占领横土镇的205团击退了敌291师的反击,保障了主力部队的行动。69师乘敌混乱之机,积极扩展攻势。23日晨,奉命由小新桥向金坛进击,堵歼溃逃之敌。24日拂晓,205团、206团攻占金坛,歼敌51军后卫一部200余人。15时,部队不顾小股敌人的骚扰,一路兼程南进,直指溧阳。在水风桥附近,师作战参谋高翔带两名侦察员找船时误入敌营,他机智灵活地对敌人发动政治攻势,迫敌谈判,招降残敌副师长以下700余人。前卫206团1营于25日下午抵达溧阳城郊,利用敌人混乱无序,改换敌人装束,冒充敌28军掩护部队,赚开城门,突然展开猛烈攻击,一举歼守敌一个团。当夜,69师全部进入溧阳城并于次日拂晓前以206团、207团占领城西各山头,切断宁杭公路。205团沿公路向西前出2公里准备出击。26日上午,由南京东逃之敌至我阻击阵地前,被我各团拦截歼灭。至下午16时,69师已俘敌9000余人,缴获汽车100余辆。4月30日,69师向杭州方向继续追击。5月3日随友邻部队进驻杭州,胜利结束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是役,69师以伤亡306人的微小代价,歼敌54军、21军、51军、28军、交通警察等各一部,共毙敌559人,俘敌10193人。北疆雄师铸辉煌1952年9月,69师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先后参加了守卫东海岸和驿谷川南北两岸阵地防御作战。1958年3月,69师回国。1964年1月,担负全国战备值班任务。1969年11月,成为我军驻防最北的甲种步兵师,地位非常。在此期间,69师圆满完成了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国防施工、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等各项任务,部队建设全面发展。1985年全军整编,该师保留并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增编坦克团和高炮团。1987年7月,师属“老虎团”2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兴安岭扑火英雄营”荣誉称号。1990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驻哈“老虎团”为某集团军题词:“老一辈驰骋华东堪称劲旅,新一代驻守北疆誓作雄师”。1992年11月,参加“921”实兵检验性演习,获得圆满成功。1993年2月,师炮兵团参谋长苏宁(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现为我军8位挂像英模之一。1998年夏季,参加松花江抗洪抢险,“老虎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1990年3月,江泽民视察69师部队。1998年9月和2003年10月,该师经两次体制编制调整,已浓缩原23军各部队精华,被称为“小23军”。2009年6月,胡锦涛同志来到苏宁生前所在炮兵团视察,勉励战士们严格训练、科学训练,在训练中砥砺思想作风,提高技术战术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在漫长的征程中,69师及其前身部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和高级领导,其历任主官中就有著名战将、海军副司令员陶勇中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谭知耕少将、国防大学副校长袁俊中将、何道泉中将、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中将、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中将、“大胡子师长”吴长富少将等。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侵权必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