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排名帽子云排名(网抑云)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资讯平台“全现在”专稿“你这么喜欢听歌,一定活得很难过吧。” 这条热门评论,曾在2017年被推送到每个网易云音乐用户的首屏,还曾被放在很多广告、宣传语上。有人在其中看到了失落情感的表达,也有人则觉得被刻意的情绪冒犯了。 最近,“网抑云”成为一个流行的梗,形容词甚至动词,代表着无病呻吟和矫情的抑郁。打开微博、朋友圈,成千上百条带有“网抑云”的状态,大多数与音乐无关——“一大早,我就网抑云了”,“无奈又碰到网抑云时刻”。 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成为和“我太南了”类似的口头禅。这个meme的原发地网易云音乐,也在经历着质疑。 社区内部怨声载道,一波人指责网易云为了流量而刻意助长“丧”文化的风气,一波人则指责为博取眼球肆意渲染情绪的用户,以及微博、B站等玩梗最热闹的平台,趁机带节奏。 “不喜欢无病呻吟的评论,但如果拿个别现象去抨击一个平台,給这个平台扣帽子未免也太刻意了。”网易云音乐用户冯成提到。 社区的独特声量场与大众情绪的发泄,玩梗文化和人文关怀等等矛盾,在网易云平台上激化。心理学家开始担心,真正抑郁和脆弱的受众,在这场大讨论中,会受到更深的伤害。 从深夜电台到网抑云—听众到参与者 小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的DJ,她每天都要在网易云等音乐平台上听大量的音乐,翻看评论,为节目提供思路。在她看来,网易云评论区,是另一种树洞,和深夜情感电台异曲同工。 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古早年代,大家在深夜会在电台中寻找慰藉。听着或悲伤或温情的歌曲,听着主播用温柔声音念出的故事和经历,连线纾解情感困惑。 打开电台,连线,总会有人因为失恋想不开碎碎念,也有人因为生活的鸡毛蒜皮情绪失控,破口大骂。听众有时候会忍不住写信或是打电话进去,期待把自己悲伤和抑郁与众人分享。 声波两端的地位并不平等,书信能否被看到,电话是否被选中,与与主持人对话,并不是听者可以决定的。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台、线上音乐平台的兴起,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在在评论区抒发感受,或者点赞支持。 “现在,我们在音乐区直接评论,在电台直播间可以随时连麦对话,高效率,让更多人愿意分享。大家仍然是听众,不同的是,这一次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分享。”小琦对全现在提到。 她有时更怀念10年前,听完节目后,写信给喜欢的DJ。“那时候写信不容易,寄到也不容易,写一封信的心态是很虔诚的。” 抑郁是多种情绪之一,总需要有抒发的平台。于是深夜唏嘘短叹,欢笑流泪的“树洞”从一块半导体,变成了网易云的评论区。 冯成认为这正是网易云音乐魅力所在。“人听歌就会产生各种情感,然后顺手在评论区表达出来,虽然有些是无病呻吟,但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 曾经有人用技术爬虫爬取评网易云音乐中华语歌单中48400首歌的444054条热评的关键词,出现最多的是失恋、考研、酒、孤独、温柔、大海等等。在“情绪统计”一栏中,虽然“开心”和“幸福”两种正面情绪排名靠前,但“孤独”、“痛苦”、“惊吓”、“伤心”、“抑郁”、“生气”、“紧张”等负面情绪,占据了多半壁江山。图片来源:凹凸数据他认为,网易云社区氛围的形成,最终还是平台用户和属性决定的。令人反感的低文化丧段子,复制粘贴重复性高的烂大街段子,情有可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了本科毕业的写作水准,“赞是网友自己点的,不喜欢不点赞就好了。” “每一种情绪都是真实的” “网抑云”的梗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为很多人口头禅。 流行代表着流量,网友玩梗,网易云平台有流量,微博大V和B站up主通过调侃、吐槽获得粉丝、阅读量与关注度。 心理学者、咨询师赵安安对此感到忧虑。她在微博上提倡,大家停止“网抑云”的玩梗狂欢。 在她看来,“网抑云”的梗对于平台、对于积极的音乐,对于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和认真的评论者,都不公平。 尤其对于本身就抑郁的群体,这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当一个抑郁症患者深陷无法入眠,大把掉头发,大把吃药的痛苦,觉得活着都是件困难的事时,一群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嘲笑和诋毁他在装抑郁。”赵安安提到。 网络评论里,一个抑郁症患者说:“听到‘网抑云’这个梗时,感觉又回到初三,我跟我爸说我有抑郁症,我爸嘲讽我,叫我别装了,滚回学校读书”。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早在2007年就达到了3000万,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目前人数已经超过1亿。每1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而且每年大约数十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 负面情绪不仅存在于真正经过诊断的抑郁症患者。 赵安安认为,当下年轻人群体普遍面临压力,容易想不开,如果他们能够在网易云社区里,放心分享情绪,寻找慰藉,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国内在线音乐社区研究报告》,网易云音乐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83.5%。 8 月 3 日,网易云官方在微博正式回应了该现象,表示将发起「云村评论治愈计划」,邀请心理专家、心理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同时加强对虚假评论的治理。 这个做法却没有让网易云的用户舒心。科林担心,平台的过度参与和治理,会矫枉过正。“如果网易云的整体氛围不再开放,每个人发评论还要战战兢兢,那就失去了社区的精神。” 喧闹间,对于网易云音乐本身来说,这成了一场矫情VS 矫枉过正的大辩论。 仿佛是已经看到了大众的反感。8月5日,网易云官方又宣布上线了“抱一抱”功能,强调“每一种情绪都是真的”。现在,用两只手触碰屏幕,给你喜欢的评论一个“抱抱”,充满了治愈的意味。图为“抱一抱”功能展示。抱一抱”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网易云很难在几天内就找回温暖的氛围。 不无辜的网易云 文艺、小众、情绪是网易云音乐为人熟知的社区属性。鲜明的社区风格为用户带来了归属感,形成高粘性的流量和高参与度。 网易云一度因评论出名,很多人喜欢里面温暖、文艺和感人的故事。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丧”评论被赞到了最显眼的位置。每到凌晨,还有人倾巢出动,在很多知名的歌曲下刷“抑郁”的梗,渲染情绪。这也引发了很多听者的不满。 网易云10级用户科林是华晨宇的粉丝,今年3月,他发现华晨宇在《歌手·当打之年》现场表演的音源《好想爱上这个世界啊》评论区刷到了20多万条。华晨宇评论区的争论“这首歌虽然有些小情绪,但本质上是在表达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但是很多评论都在分享抑郁症等负面情绪。华晨宇也因此受到了攻击。”科林对全现在提到。很多粉丝下场评论表达不满,又被吐槽为“更矫情”。 无端“抑郁”、“无病呻吟”的玩梗得到跟风,迅速传播。科林认为这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他知道抑郁类的评论点赞量都不低,而反对抑郁的话语却很快被埋没,甚至直接删除。“网易云音乐本身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利用这些评论固粉”科林提到。 网易云变成网抑云的过程,是多方的一起推动。一边是推崇丧文化、不断为抑郁故事和发言点赞的普通用户,因为这样的评论让他们在深夜感动流泪;一边是无形中推波助澜的平台,他们把这些评论打造成宣传标语,二次推广。 早在2017年,网易云就曾经因为很多负面情绪的推送引发争论。 对于“你这么喜欢听歌,一定很难过吧”这条推送,网友提到,这句话出现在某首伤感情歌的评论区,大概会被赞上热评。但官方说出来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用户被冒犯、会生气也是人之常理。网易云负能量引发争议之后,网易云把这些“热门”评论做成了背景板、留言墙、广告语;网易云还联合杭港地铁,在杭州办起了 “乐评专列”,5000条热门歌曲评论印满车厢,美其名“音乐评论博物馆”。推出后,也有很多网友指责“上班路上添堵”和贩卖焦虑。 网易云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的乐评笔记书,迅速售罄。由于平台上热门留言里考研和失恋的比例很大。早在“网抑云”代号之前,网易云还曾被称作全国最大的考研失利平台和失恋分享平台。 互联网社区自身的社区文化存在莫大的关系,用户和互联网社区文化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社区文化会影响用户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而用户也会影响整个社区的调性。 这是每个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面临的窘境。社区属性决定了内部是不同观点的集合,但矫情、低俗、带节奏的内容,总会受到相对理智一方的吐槽和反对。 就如豆瓣里的文艺分享,一度变得矫情造作的代名词,“文青”变成一个贬义词;微博开放字数后,小作文一度盛兴,最后被嘲讽为好为人师; 知乎里高知群体的理性分享,也随着开放社区,被嘲讽为“来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 对于网易云来说,共情心理,搭配深夜场景,忧郁的情绪也伴随社区增长。 每一个网易云听众都被牵扯在其中。 “版权减少,曲库不全才是网易云音乐现在最致命的问题,是用户流失的关键。这才是网易亟需解决的。”小琦提到,她认为与其用治愈计划去人工干预用户,不如做好回归一个平台的本分工作。 (应采访对象要求,科林为化名。)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42480.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