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站(不止是研发)

技术带给医药行业无尽的财富,造就了医药行业的高度繁荣。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移动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医药行业,为行业带来崭新面貌。动脉网近期推出“医药数字化转型”专题,全面解析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如果您感兴趣,欢迎移步动脉网阅读~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全球顶尖的药企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对创新的敏锐让顶尖药企围绕核心业务,通过内部孵化、投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来布局新业务,获得持续地增长。其中,投资最为考验洞察力和对趋势判断的能力,尤其是对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 动脉网梳理了全球TOP20药企设立的风险资本的投资情况,拟解析头部企业的投资动向。全球顶尖药企是哪些?从制药业务收入来看,辉瑞在全球药企中登顶,2017年处方药业务收入453.45亿美元,诺华、罗氏紧随其后,制药业务收入也比较接近,分别为418.75亿美元和417.32亿美元;之后是默沙东、强生和赛诺菲,制药业务收入达到300亿美元量级。 全球TOP20药企均有其“重磅炸弹”,如辉瑞的Prevnar、诺华的Gilenya、罗氏的Rituxan等。当然,表现最为亮眼的单品依然是艾伯维的Humira(阿达木单抗),它在2017年拿下了184.27亿美元的收入,帮助艾伯维进入了制药业务收入排名的前十。 以下是全球TOP20药企2017年制药业务收入情况,以及属于他们的重磅炸弹:数据来源:pharmexec,动脉网诺华最积极,默沙东、辉瑞、安进紧随其后TOP20药企中,绝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如辉瑞的Pfizer Venture Investments,诺华的Novartis Venture Fund,罗氏的Roche Venture Fund等。 其他一些没有设立专门的风投基金的公司,也会在内部有一个投资部门,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OP20药企也会广泛参与产业基金的投资与设立,包括认购产业基金,与其他公司合作设立风险基金等,这一点在国内也得到了印证,即每年药企设立、合作超过数百支产业基金。TOP20药企的风投基金数据来源:crunchbase,动脉网通过对TOP20药企和他们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跟踪,我们得到了下表,它表现了药企在初创公司投资上的参与度。数据来源:crunchbase,动脉网从投资事件数和参投企业数来看,诺华(Novartis)一骑绝尘,投资事件数达到172起,参投的公司达到44家;Pfizer、Roche、Merck&Co、Amgen等紧随其后,投资事件数在70起左右,参投的公司也在10家以上。 从涉及的领域看,与制药企业主业高度相关的创新疗法、药物开发有相当的比例,为制药业务提供辅助的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也比较受药企青睐,比如AI+新药工具,大数据采集及应用工具等。以药物的市场开发为核心,在线营销、患者教育、医患沟通等领域的创新项目亦受到药企的垂青。数据来源:crunchbase,动脉网尽管生物制药仍然是药企风险投资最为关注的领域,但是在“数字化”这一概念之下,药企也进行了诸多布局,包括数字药物、数字营销、数据服务等。考虑到制药业务和医疗服务、医疗支付和患者偏好高度相关,药企也在积极进入这些领域以充分了解市场。“技术”是药企投资最为看重的点整体而言,“技术”仍然是制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自身高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会通过投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来获得新的技术并实现商业化。当然,这里的技术指的不仅仅是药物开发的技术,而是从药物开发到药物营销到患者使用的全流程。一个典型的药物技术商业化的流程,及可能涉及的关键环节。围绕着药物技术商业化的每一个环节,或者是每一个能够影响制药公司市场走向的环节,制药企业均会投入重金来进行布局。 市场挑战也是制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首先是研发投入成本越来越高,而产出越来越低;其次是医生和患者的行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而他们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制药企业的收入。 第一点被叫做医药行业的“反摩尔定律”。这个来源于IT行业的词语原本是说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增加一倍,相应地,产品快速迭代,一款产品18个月之后的售价只有刚推出时的一半。而如果一家公司持续地卖同样的产品,那么他必须在今天卖两倍的产品才能获得18月前等同的收入。 医药行业的“反摩尔定律”指的是,医药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研发的产出率却持续下降,事实上,这是有数据支持的。Derek Lowe的报告指出,在1950年代,美国的制药企业每花费10亿美元可以得到数十款新药,而进入新千年之后,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1以下。 即使考虑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新药研发成本的变化依然令人诧异,它表明新药研发已经是一种超高门槛的活动,无疑阻挡了很多野心勃勃的新进入者。 如果再考虑新药研发的成功率,结果将更加令人沮丧——普遍来看,新药研发各个阶段中,临床试验阶段淘汰率最高,其中Ⅰ期临床成功率为65%左右,Ⅱ期临床成功率为35%左右,Ⅲ期临床成功率为20%左右,累算下来,临床试验阶段的成功率不到10%。在如肿瘤等特定领域,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更低。这说明,新药研发已经是一场下注十亿美元以上的“豪赌”。医药行业的反摩尔定律在这种趋势之下,制药行业更关注“技术”,包括能够提升药物研发效率的技术,或者能够在产品化之后,加速获得市场收益以回收成本的能力。换句话说,制药公司的商业属性要求他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关注投入产出比,提高运转效率迫在眉睫。药企创新最关注的“数字化”“数字化”工具或技术无疑有制药行业最迫切需要的特质,它指的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制药业务的各个阶段进行应用,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或者二者皆有。 相应地,在这些不同的阶段涌现出的创新公司,也得到了药企的青睐。比如AI工具在早期研发中的应用,大数据工具在临床研究阶段的应用,在医生工具/平台进行的数字化营销的尝试,以及患者管理工具的渗透。从时间线上看,自2016年开始,制药企业与技术公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2016年10月,艾伯维(ObbVie)使用AIcure的技术进行临床研究中的医学依从性面部识别;2016年12月,辉瑞使用IBM Watson进行癌症药物发现的假设检验;2017年2月,拜耳使用AI用于开发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联合疗法;2017年5月,赛诺菲在糖尿病及相关病症中与AI药物发现公司Exscientia达成合作;2017年11月,BMS使用PathAI的平台分析病理样本并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Pistoia Alliance的一项调查表明,44%的生命科学行业人士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94%的人希望在两年内增加机器学习的使用。在临床开发中,人工智能的使用正在与传感器和移动设备数据相结合,以提高对患者行为的洞察和创建更多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工具在制药行业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数字化”明星项目背后,很多都有药企的投资和参与,比如Numerate背后有Lilly Ventures(礼来风险基金),Atomwise背后有Monsanto Growth Ventures(孟山都成长基金,拜耳并购了孟山都),Flatiron背后是Roche,Patientslikeme则和阿斯利康、武田制药、M2GEN等药企有深入的合作。以上案例说明了制药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拥抱。 曾经有投资人如此评价罗氏收购Flatiron——“摆渡的”收了“造桥的”,传统制药业务好比摆渡,一次只能呈现有限的结果,而“桥”造起来之后到底对岸就有了无限可能。具体而言,AI工具能够提升化合物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效率,结合精准医疗则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的成功率,大数据分析、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线营销工具也能带来同样的效果。 2000年之后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制药行业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进入了1.0时代。而2010年之后的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工具的让制药行业的数字化进入了2.0时代。 正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制药行业带来了精准治疗的靶点药物一样,这一轮以AI、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柔性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浪潮将会改变制药行业的驱动因素和走向,未来只有能够正确把握数字化趋势的企业才能在技术变迁中获得一席之地。而率先投资数字医疗公司的TOP20药企们无疑走在前面。更多前沿互联网医疗资讯请关注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后台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动脉网(vcbeat.ne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网站、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动脉网公众号:vcbeat授权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39222.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