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网站优化(变化大)

三明市通过4年的“城市双修”项目建设,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总结暨争创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动员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开展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建设以来,我市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共93个、总投资63.94亿元。实施“城市双修”,彰显城市魅力。‍三明北部新城作为典型的“两山夹一水”山地型城市,自2017年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建设以来,我市围绕打造“现代山水名城”目标,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深化城市“五难”治理,创新推行“山水气同治同修”“山水城融合”等一批特色做法,为山地型城市建设探索了一条内涵式发展新路径。全国试点4年后,项目总体实施“成效显著”。“生态修复”以环境优美为导向,推动山水气同治同修。山体更安全,对市区所有地灾隐患和水土流失点进行全面专业排查,对查明的隐患点百分百全覆盖整治,累计完成78处地灾隐患点整治,修复面积达13万平方米,消除安全隐患威胁人口约1.5万人。水体更洁净,开展市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完成一批雨污水管网改造、城市供水水质提升等项目,沙溪流域市区段水质持续改善,沙溪斑竹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为“优”,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大气更清新,重点推进三钢大气污染治理,完成了三钢大气污染治理5项工程和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市区渣土和散装运料车100%密闭运输,2018年至2020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9.7%、99.5%、100%,始终保持全省前三。绿色三钢绿化更亲民,实施贵溪洋生态湿地公园、沙溪十里文化景观提升、四贤文化廊等项目,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27平方米,市区绿道连接线完成改造提升,让居民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能到达绿道,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游憩场所。“城市修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促提升。教育更均衡,实施新建改造幼儿园、小学、中学24所,新增12000个以上学位,有效缓解市区“上学难”问题。市区教育补短板暖民心医养更惠民,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技病房综合楼、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等项目,新增800张医用床位、4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提升医疗和康养水平。健身更便民,累计完成沙溪两岸22.6公里自行车道建设,投入使用2800辆公共自行车,建成24个综合健身场地,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行动。沙溪两岸自行车道交通更便利,实施5个新改扩建道路工程,推动列东步行桥、徐碧铁路桥建设,优化城区交通路网结构,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4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2.4%。六路商圈天桥小区更舒心,市区累计完成36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2.3万户,面积约163.6万㎡,完成约24.3万平方米的市区立面改造、32个住宅小区的411盏路灯提升改造,中心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市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设施更完善,实施麒麟山栈道、智慧停车等项目,建成沙溪河两岸26个老年儿童微游乐园,推进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事宜,全力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利用闲置资源打造儿童微乐园公厕更文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厕所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新改建公厕101座,通过网络投票评选的“工业风格”厕所建筑深受市民好评。中规院出具《关于三明市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终期评估意见》指出:三明市通过4年的“城市双修”项目建设,推进完成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重点项目,突出反映城市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自身资源禀赋特色,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城市双修”项目总体实施“成效显著”,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体岸线自然化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供水管网长度、自来水普及率等12个指标超过国家、地方规划或规划目标值。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曾凤清 图:曹建平、高忠锐、郑玉林、范乐凯、吴佳霖等)新媒体编辑:张锡帅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38195.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