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家(关于冷暴力的施暴者和受虐者)

虐待源于不带感情的理性,再加上无法把他人当作人来尊重的态度。 每个人生活中都多多少少经历过冷暴力,结果常常以施暴者的胜利告终,而受虐者的心理健康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篇文章有助于深入理解施暴者的心理和受虐者的弱点,从而及时避免和有效处理冷暴力。精神虐待的特征 施虐者牺牲受虐者来壮大自己,并把出问题的责任推给对方,以避开自己内心或精神上的冲突。如果责任在对方,那么就是别人的问题,自己就不会觉得不对、内疚或痛苦。这种施暴者心里没有别人,也没有自我。你不能依靠这种人,也抓不住他。施暴者冷暴力的原因 大多源于对受虐者的嫉妒。受虐者之所以会引起嫉妒,可能是因为对自身感受太无保留。他忍不住要表达,拥有某件事物的感觉是多么快乐,他不知道怎么避免得意忘形。在很多社会盛行的一种观念,贬低自己的物质或精神财富才是对的,反之则容易遭嫉妒。 另外,施暴者的力量来自无感。他不知良心不安为何物,所以不会内疚,也感受不到痛苦。他可以攻击却不受惩罚,受虐者即使试图自卫,采取应对精神虐待的防卫措施,以牙还牙,但毕竟会因为手段不高而感到力不从心。施暴者的目的 对施暴者来说,理想的结果是成功把对方打入“邪恶”的一方,让邪恶变成常态,因为现在双方都是邪恶的了。他想把自身的坏注入对方,带坏受虐者是终极目标。他最大的满足在于逼迫自己迫害的对象做坏事,或是玩得更大,让好几个人涉入,互相整垮彼此。施暴者的冷暴力策略 施暴者面对直接提问只会闪避。他一言不发,让你以为那意味着智慧和修养。于是,你进入一个话不多但言辞闪烁、让人觉得不安的世界。施暴者每每以退为进,从不直截了当。他总是耸肩或叹息,受虐者忍不住要问:“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讨厌我?”因为他什么也没说,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满的原因。 施暴者的论点往往乱枪打鸟到可笑的程度,然而这种妄言妄语确实令人生气,他不管说什么,总有办法颠倒黑白,证明自己是对的,尤其当受虐者心神不宁又不想争辩时。 嘲笑可以针对任何人事物。它是一种轻松的行为方式,却能制造不愉快的气氛,把沟通导向虚伪、无诚意的层次,而施暴者就躲在讥讽和幽默的面具后面,他对受虐者的攻击是通过明捧暗贬以及意在言外悄悄进行的。 另一种交锋情况是不用明说,即能让对方感到紧张和敌意。可能是施暴者用东西出气,如用力关门、乱砸东西,却否认是故意的。这种情况下,施暴者以混淆视听和制造不安为目标,使受虐者陷入矛盾的情绪和感觉,好让自己保持掌控地位。对于这种施暴者,你没办法真正与其“对打”,也不可能和解。他从来不会大声咆哮,只会露出冰冷的敌意,受虐者如果对此提出质疑,施暴者肯定不承认。受虐者则感到紧张、过度激动,甚至会气哭。施暴者的狡猾之处 施暴者企图给人一种印象:他懂的比较多,因此握有真理。他说话一言九鼎,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施暴者“就是知道”他不会错,他想让受虐者信服,所以逼对方接受他的主张。 施暴者以挖苦为盾牌,避开他最害怕的一件事–“沟通”。受虐者的无效反击 受虐者感觉自己被逼到角落时,他必须有所行动,但因受到对方掌控而无法行动,只能用极端的姿态或严重的情绪爆发来试图找回自由。而在外人看来,任何冲动之举,尤其是暴力行为,都属于不正常的范畴。受到挑衅而回应的人好像应为引发的危机负责。这时,受虐者在施暴者眼里是有罪的,在外人眼中则如同施暴者,但外人并不了解,受虐者再也无法活在这种可怕的处境下。他进退维谷,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自由:如果他有反应,就得为引爆的冲突负责;如果没有反应,对他心灵的致命纠缠就不会停止。受虐者的有效反击 首先,勇敢向施暴者说出其种种虐待行为。陈述虐待行为的操控情形并不会使受虐者再度身临其境,反而可以让他走出否认与内疚。 其次,受虐者可以用一种反常的逻辑,即虐待的思考方式来看,一切就很明朗了。受虐者必须勇敢地自问,某字眼或某状况当时有什么意义。寄语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能有模糊的感受,但没有清晰的认知,更不用提明确圈定其含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受虐者只会感到痛苦和迷茫,旁观者看不出暗流汹涌,施暴者无论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都会从中获得操纵的快感,这样的情形一再重演,在主流视线之外静悄悄地毁掉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 但是,只要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忽略那些故意为之的冷暴力(最好不要反击),就没有什么人可以摧毁我们的内心。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35984.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