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监测,怎样监测一个windows服务器

Windows服务器的监控方式有三种,分别为Agent监测方式快速备案网站快速备案、SNMP监测方式和WMI监测方式,下面分别对每一种监测方式进行介绍服务器监测:服务器监测,怎样监测一个windows服务器Agent监测方式使用Agent方式来采集数据,首先需要在被监测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 Agent代理程序,安装过程请参考安装Agent代理。1、登录CreCloud云网管平台后,点击系统右上方的【监测】按钮,再点击左下方的【设备管理】。右键点击【设备管理】树下的【设备列表】,弹出菜单。(也可在设备列表的空白处【图标视图】和【详细信息】中右键选择【增加管理对象】或在快速工具栏中点击【增加管理对象】,下同)2、选择【增加管理对象】,弹出【添加管理对象】对话框,在【全部设备】下看到“AgentWindows”。选中上图中的【AgentWindows】,点击【确定】,弹出【AgentWindows】对话框,如下图所示(也可左键双击【AgentWindows】弹出下面对话框)。3、在“基本设置”栏下进行设置:Windows服务器地址:输入被监测的服务器的IP地址Agent端口号:Agent端口,默认为2198标题:填写显示的标题,可以自己定义是否禁止:禁止则不进行监测监测服务器:默认即可4、在“高级设置”栏可以对该管理对象进行详细描述以及设置依靠条件。依靠: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要依靠的监测点,可以设置多个监测点依靠。描述:填写对该设备的简单描述,可以不填写。5、“基本设置”和“高级设置”填写完毕,点击【确定】即可,弹出显示正在获取管理对象属性提示框。如果获取正常,就会弹出【配置监测点】对话框。勾选要监测的选项后,点击右边的【确定】即可,Agent监测方式添加完成。添加完成后,在【设备管理】的树下和设备列表的图标视图中都会有添加的设备显示。SNMP监测方式注意:如果采用SNMP方式监控,请检查远程机器的SNMP协议是否打开 。1、登录CreCloud云网管平台后,点击系统右上方的【监测】按钮。再点击左下方的【设备管理】。2、右键点击【设备管理】树下的【设备列表】,弹出菜单。3、选择【增加管理对象】,弹出【添加管理对象】对话框,在【全部设备】下选择设备类型为“SNMP Windows”,点击【确定】。4、选择“SNMP Windows”,点击【确定】后,弹出所示对话框。5、“基本设置”选项卡:Windows服务器IP:填写被监测服务器的IP地址SNMP端口号:填写SNMP的端口号可读共同体名称:填写SNMP的可读共同体名称标题:填写显示的标题监测服务器:默认即可6、“高级设置”选项卡:该选项卡中的设置和Agent中的设置相同。点击【确定】后,SNMP Windows的监测方式添加完成。添加完成后在设备管理中设备列表下和右侧【设备列表】的图标视图中都会有该设备。WMI监测方式注意:如果用WMI方式,需要安装WMI和服务1、用WMI方式监测,需要将CreCloud Task Server 服务改为用管理员用户启动。CreCloud Task Server 服务右键“属性”,选择“登录”选项卡登录帐户选择“此帐户”,点击“浏览”按钮,弹出“选择用户”窗口点击“高级”按钮后,点击“一般性查询”右侧的“立即查找”按钮,在下方查询结果中选择“Administartor”用户后确定任务2、登录CreCloud云网管平台后,点击系统右上方的【监测】按钮。再点击左下方的【设备管理】。3、右键点击【设备管理】树下的【设备列表】,弹出菜单。4、选择【增加管理对象】,弹出【添加管理对象】对话框,在【全部设备】下选择设备类型为“WMI Windows”,点击【确定】。点击【确定】后,弹出如下图对话框:5、“基本设置”选项卡Windows服务器IP:填写被监测的服务器的IP地址登录名:填写被监测的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名称一般来说,香港服务端测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对WEB或者APP的服务端进行测试;另一种是对更后端的数据库、缓存系统、中间件、文件系统等进行测试。一、先来说第一种吧:直接对WEB或者APP的服务端进行测试。一般来说,这种服务端的开发人员就是WEB/APP产品团队的开发人员,当然,测试人员跟WEB/APP的前端测试人员也是一个团队的。这种服务端就是为WEB/APP端提供一些后台的接口,比如说,用户个人信息、交易记录的读取和存储等,一般都是用/APP产品的发布节奏来的,在后端开发完成接口以后,测试人员就直接用TestNG+写接口测试用例、或者用Postman等工具手工测试。如果项目紧张,一般会先用Postman等工具先手工测试,等版本发布完以后,再用TestNG+把自动化用例补上去,或者用Python的Nose框架。对于这种香港服务器端后台的测试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上述的自动化测试技术之外,还有一个沟通、协调的工作,因为后台的接口一般是同时提供给iOS/Android/WEB三个端,所以需要跟三端的测试人员协调测试进度、测试环境等事项。如果遇到后端服务大的重构、或者是第一次上线预计有大流量的,那还需要对后端服务做一个性能测试,用JMeter/Grinder等工具编写脚本并进行压测,看看后端服务能不能撑住大流量。有些版本性能风险小的,不必要每次都做性能测试,可以根据实际版本的情况具体分析。二、第二种:对更后端的数据库、缓存系统、中间件、文件系统等进行测试。这种就类似于云计算等后端基础服务的测试,对于一些大的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开发这种后端基础服务,这种服务当然也需要测试人员来保证质量。这类服务一般都是通过/APP的后端使用,所以,第一个要做的也就是接口测试,也就是用Postman等工具做手工测试、用TestNG+或者Python的Nose框架做自动化测试。不过,对于这类后端服务来说,接口只是暴露给外用的部分,内部逻辑通常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除了针对接口做测试之外,测试人员还需要细致地了解这些服务端产品的技术框架及技术实现,需要了解到模块的级别,对于系统框架图、时序图等都有很好的理解。针对这些理解去设计用例,再跟开发一起讨论如何实现用例。如果这种基础服务用了某一个开源软件,那通常也需要测试人员能关注社区的进展,并把我们发现的Bug及解决方案等推到社区,为社区做贡献。除了接口测试之外,在我们公司,异常测试、稳定性测试、性能测试也是服务端测试必备的测试类型。异常测试会模拟各种异常情况,比如硬件异常-机器挂掉的情况下能否启动备机、硬盘挂掉的情况下是否会丢失数据;网络异常-网络忽然断掉、或者网络流量变小的情况;系统异常-操作系统忽然挂掉的情况。这些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验证数据有没有丢、能不能尽快启动备机对外提供服务、系统状态有没有异常等。我们会采用各种方式或者工具来模拟这些异常,比如用TrafficControl工具来控制网络流量。稳定性测试,就是模拟系统在7*24的运行下会不会出问题,一般会用接口测试或者性能测试用例不断地跑,在运行期间,我们会模拟各种情况,比如说负载的变化、系统的各种干扰等。可以用ChaosMonkey等工具来进行这类测试。性能测试,其实细分起来会有各种类型,比如负载测试、压力测试、配置测试、甚至还有线上压测、容量规划等。最常规的性能测试,一般是先规定一个系统需要承受的压力,比如说,某一个系统,1个小时之内会有1W单的单子,那基于这个需求我们分析服务器后端需要承受的压力,分析出来以后,就写性能测试脚本,然后逐渐增加压测的力度,直到超过这个预定的压力。通常在这个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比如数据库索引没有建、线程池太小、系统异常等。需要解决了之后再加大压力测试。也是用Grinder/JMeter等工具来进行性能测试,不过难的不是这些工具的使用,而是发现问题以后的定位。对于这种后端服务的测试人员来说,技术上的要求是挺高的,需要有较好的编程能力,需要对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机制有很好的了解才行。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24640.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