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高管创业在行?

        【快速导读】对于高管创业,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李天田曾在其书中调侃,“一个新发现是:在创业起步时,所有的‘关系’都是阻碍公司取得真正成功的‘负资产’。一穷二白创业,由于经验、资源不足,成功率很低。不过,资源丰富的人创业,往往这‘丰富’二字就是他们最大的陷阱。特别是那种以前在某些大平台上呼风唤雨的人,其实就是个反光镜,但自以为是发光体。殊不知那平台就是个小板凳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自己单干时,板凳一抽,连上吊都够不着绳儿。”        李天田的话有道理,但如果真100%如此,那当今恐怕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高管创业成功案例。真实的故事是什么样?在今日举行的“黑马大赛”天津赛区的论坛上,几位曾经的高管开始吐槽他们的创业真经。        “创业是一条孤独的路,听大多人的意见,找少数人的话,最后自己做决定,就一定能成功。 ” 旗帜教育董事长杨守彬是这样总结的。给创业一个理由          这些在大公司养尊处优的高管们,为何要出来?理由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有些“胡闹”。         “实现梦想”型,黑米747公司的CEO宋志峰总结道:“其实创业有点虚,其实源点还是在自己的有一个梦想,跑到网通,后来已经出来了就不想再进去了。”         “输得起”型。上河网CEO魏国强谈到自己的创业冲动时说:”出来主要是想要做事,以前在中粮的时候看到一个刚需,最初的想法是在中粮做,原因比较复杂就没能做下去,但是这个事又特别想做,不想再等,就出来了,就自己掏钱做。当时的想法还年轻不到30岁,还输得起就出来玩玩。”         “为了全人类”型。曾经在新浪工作的方玉书放弃了中国第一门户财经主编的位置,他说:“我出来真的是为了全人类,说真心话,一开始出来第一件事我相信我们这种角色出来的话,第一件有很多要做的事,在打工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做老板,第二个是想利用这个自己赚钱。”         “广积粮,缓称王”型。在微软工作过9年的许晓鲁则是被一本书感化了,在30岁的时候他看了一本书,书上说人生规划有4种类型,最高端的类型是资本,但觉得还是创业可能更加适合自己,从30岁以后他的所有职业生涯都是在为了创业准备,在微软的9年中,许晓鲁换个4个不同层次的职位,都是跨部门的,花了十几年无论从人脉还是之时、资源积累都觉得学得差不多后,他下山了。         “时机不错”型。曹辉的创业逻辑十分简单:“一是,觉得这个机会在。第二个原因是时机,我觉得当时时机特别好,就想出来。”出来了,就回不去了         方玉书下了2、3个月的决心,从新浪走了出来,“但是到真正干的时间,决定跟你出来干的最后只出来了一半,就出来2个人。其他都是从别的公司,朋友的。出来之后事情很多了,老婆、房子的事情,最后花了半年的时间去整,那个时候最缺的是技术,最后实在不行再去找,组团队花了半年时间。”         “出来拿到钱大概是20天”,曹辉回忆道:“但是出来之前有一个故事,当我迷惑的时候我一个朋友也在做,他也是另外一个企业的,他就说风险你必须找钱,一谈就OK了,那哥们被收购了,又回去上班了。”虽然讲了这个故事,但曹辉还是坚决的“不回去”,“腾讯要收购你的公司卖还是不卖?”“不卖!”         许晓鲁调侃道,”我现在是蛮后悔的,我后悔的是这个事越做越大”,他出来创业本是追求的是自由,自己可以掌控一些事情,结果发现真的创业后是无法自由的,甚至完全跟自由是相反的,“原先只需要考虑我一早上起来考虑今天做什么事,什么项目好把营业收入弄起来,真的创业后发现早上                  第一件事想的是今天有多少,我炒自己鱿鱼就对不起兄弟。原先我不想干了自己就可以决定,现在不行为,而且这个企业是越做越好,感觉我的责任越来越重。”         高管创业靠谱么?         有人调侃“大公司高管出来创业就象晚上老鼠,你们吃了很多的东西,从案板上下来了,高管创业成功率很低。”曾经的平台真就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板凳儿么?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1165.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