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频踩红线 监管层将拟推“负面清单”

        借助“余额宝”攀上2500亿高位,天弘基金站上公募业龙头之际,BAT三大网络巨头,以及传统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在马年来临前夕均已悉数亮出法宝。        1月15日晚间,腾讯“微信理财通”测试版悄然上线,宣布7日年化收益率为6.4350%。而在1月16日,平安旗下“壹钱包”内测版当天上线。但在陆金所的经营之中,平安已然先行。        与此同时,传统的销售商、银行,甚至运营者也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        传统巨头接踵介入,带给市场多个疑问:互联网金融背后的奶酪究竟有多大?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基础何在,如果定位成阶段性的发展机会?下一步,互联网金融是否会限制在“销售端”创新,其未来发展脉络又如何预测?        仅第一个问题,答案可能不止万亿。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日前,按照业内人士透露,某大型基金公司为了在微信平台率先开通相关业务,投入资金达到亿元。而其他基金公司也有意效仿,争夺“首发”的资格。        而在此之前,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广环节“踩红线”的行为接踵出现,多家第三方机构已经收到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相关监管层人士处获悉,监管层正在拟定相应的“负面清单”,监管层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监管格局正在逐渐成熟。        多路搅局隐现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        与其说,互联网或者金融巨头之间充满竞争的敌意,倒不如说现阶段大家还处在一起做大棋盘的阶段。无疑,机会的大小将大致等同于挤占传统银行的规模。银行在国内一直是储蓄和放贷两端的垄断者,食尽金融利差。        尽管引入了互联网基因,BAT模式仍然处于公募基金的“销售端”的改革,这也使得目测范围内的“余额宝”、理财通、百度百发等,均有赖于国内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表现。        其中一个简单的逻辑是,货币基金仍是通过传统金融通道,主要进入银行的资金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放贷”赚取利差,这一点并未更改传统金融格局下的游戏规则。        平安的突围在未来一年颇待观望。        按照平安内部的说法,该款电子钱包意在打通平安集团旗下所有金融业务,不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还可能会包括目前在陆金所上市的P2P产品。        这也意味着这款产品未来可能会直接打通投融资双方。        在国内传统金融领域,银行直接或间接垄断资金端和项目端,基本垄断了资金利率,赚取中间的价差。货币基金和信托公司等投融资服务机构仅是在资金运作环节赚取一定的收益。如果平安这款产品直接打通投融资通道,减少金融环节,或将大幅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约定收益”是竞争的根本。平安在陆金所的P2P经营中,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可循。        而传统的则围绕BAT竞争可能围绕货币基金功能的创新展开。        北京某公募业老总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预测,无论是微信理财通也好,亦或者平安的“壹钱包”,两者的根基均缺乏电商基因,因此功能的发展方向可能仍将围绕线下支付功能展开。        在海外经验中,利用货币型基金进行支票支付的模式,难以在国内进行复制。不过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电子支付的兴起,随着手机端支付功能日益完善,微信和支付宝两大手机端的巨量覆盖,也将拉动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扩容。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目前由银行延伸出来的功能,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信用支付等,余额宝的“定期存款”产品推出在即,未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信用支付领域能否有所突破,将由其它金融工具的继续发掘,技术因素并不构成太大的障碍。        21世纪经济报道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小型金融机构,允许客户通过刷信用卡“变相套现”,再投向相应的约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这在传统监管格局下尽管不符合规则,不过传统的监管手段显然已经难以限制这一类行为被复制。        盯上这块奶酪的人显然越来越多。        作为旧时代的赢家,银行自然是反扑的一股主要力量,目前零售银行上的创新,仅银行系电子商务营销平台的建设上,就有建行的 “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农行的“E商管家”,以及正在酝酿中的工行“融e购”、中行的“中银易商”等。        此外,大中型基金公司如华夏、嘉实和汇添富,以及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在探索自有的互联网金融品牌的搭建。银行系基金公司,在与银行合作突出相应的金融功能上,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过牵涉到银行系统内部的角力,目前尚无更多消息流出。        传统零售商苏宁正在努力走到线上,苏宁云商已经推出自己的线上理财产品“零钱包”,这款产品类似于余额宝的模式。        另有消息显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也正与公募基金的电商部门积极接触,按照业内人士分析,预计合作模式仍是通过已有的客户优势渗入金融领域。        无论是传统银行,亦或者零售商和运营商,其大数据应用如何对接金融功能,将是未来金融领域创新的另一个看点,目前尚难预估这股力量的实力。        互联网金融风险本质探秘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867.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