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刊应实行备案制

新闻报刊应实行备案制夏正智近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学术期刊收费问题对部分刊物进行了处理,并提出要对学术期刊收费进行整顿。这个办法是否能够解决期刊收费问题呢?不能!其结果可能是更多的期刊被查封关闭。学术期刊的数量更少,收费更高。按理说,新闻报刊的作者付出脑力劳动,撰写出新闻稿件、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报刊发表应该支付稿费。但是,我国自2004年以来却出现了发表作品不仅没有稿酬,反而要作者支付费用的特殊现象。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在极为腐败的国民党执政时期,新闻报刊发表稿件、论文都是要支付稿费的。鲁迅的稿费收入超过他担任大学教授的薪酬收入,以致他后期专职进行写作,不再担任大学教学工作。甚至当时并不出名的张春桥都曾经以写作杂文换取稿费维持生计。而且那时的很多新闻报刊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并不由政府或官方出资兴办,而是依靠报刊的发行量自收自支。而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报刊都是官办,或是党委政府、或是机关部门事业单位,有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其机构经费、人员都由财政供给,报刊发行甚至通过官方指定,2004年后却多数由付费或免费发表文章走向收费发表文章。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出版垄断。为了有效控制宣传舆论导向,避免重蹈国民党的覆辙,新中国采取了官办新闻出版业的垄断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社会舆论,引导社会思想倾向,但是却制约了新闻出版业的正常发展,制约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兴起。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那就是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所利用,把新闻出版业变成谋取不当利益的工具。2004年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对报刊业进行治理整顿,在稿件发表需求大增的情况下,利用手中权力对报刊通过审批权力进行压缩,人为制造供应紧张。虽然名为治理经营不善、导向不正的报刊,实则是鼓励甚至逼迫报刊采取收费机制。有些省委主办的刊物被强制停刊就足以说明其用心和目的。如山东省委主办的《发展论坛》、河北省委主办的《探索与求是》、安徽讲师团主办的《实与虚》等都被无端停刊。这些刊物不可能是反动报刊,不可能与共产党作对,也不可能经营不善。那为什么要停刊呢?其中的原因也许只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能够解释了。或许是他们太牛,没有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放在眼里,不知道及时进行慰问和打点;或许是他们不收费,影响出版业经营。反正总不能说是因为反动与中央不一致吧。二是权力寻租。张维迎不当院长了,也敢讲真话了。他提出,我国目前的政策有好政策,也有坏政策。坏政策就是部门出于无知愚蠢或部门利益而制定的政策。出于部门利益制定的坏政策目的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报刊整顿就很可能是这种出于部门利益出台的坏政策。通过整顿,压缩报刊数量,提升审批通过的难度,让出价高的报刊生存,把出价低或不出价的报刊进行关闭。如此一来,报刊数量越来越少,发表文章越来越难,论文收费标准越来越高,新闻出版机构向新闻出版总署交租的实力也就更加雄厚,所交的租金也就会越来越多。如此,出版总署就可以把原来不挣钱的文化事业开成银矿,甚至开成金矿。在此情况下,近年来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有些知识分子把稿件投往国外或香港等地进行发表,以挣取稿费,让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其难处,那就是要提供国内的敏感信息或站在国外、境外有关政治势力的立场与中国政府作对。轻者可能被列入观察对象,重者则可能打入监狱。当然,还有一种知识分子。在国内报刊付费发表,在国外有关机构领取报酬,当然基本的原则是要发表误导或不利于政权稳定的观点或言论。要改变目前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新闻报刊实行备案制,而不是审批制。凡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知识基础的个人或机构都可以自主办报、办刊,只要开业时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备案只需送到,不用等待审批即可开业经营,每期刊出后送达新闻管理部门一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只统计报刊的基本信息,检查报刊是否有反动、黄色内容或强制性征订。对反动、黄色报刊、强制征订的报刊进行查封,对正常经营的报刊不进行非法干涉。如此,我国文化产业将迅速兴起,新闻出版寻租活动将终止,付费发表文章的时代将结束,舆论监督将发挥其应有作用,治理国家和地方的建议也将层出不穷。时值”两会”,希望知识界的代表委员对此建议进行呼吁。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7062.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