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整治垃圾内容 动了谁的蛋糕

不管是互联网上,还是线下实体企业,当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会有许多寄生式的小企业、个人来依靠其获取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利益生态系统。我们的社会是这些一个个的利益生态系统交叉互补组成的,在这些微型的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存在一个寄主。这些寄生式企业或个人时刻关注着寄主的动态,因为寄主的一个小小的政策就有可能让他们倾家荡产。互联网上有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垃圾网站生态。在站长圈中,有一部分人是依靠垃圾网站生存的,我们现在将垃圾网站站长与百度的关系称之为:寄生关系。毫无疑问,最大的寄主是百度。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其一直都是许多中小型网站的流量入口,掌握着这些中小型网站、以及依靠网站求生的一些企业的生命线。这就好比是一个庞大的搜索帝国,最苦最累的是站长,然后掌握生杀大权的却是别人。互联网的“大屠杀”目的何在?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面(六月和七月)百度做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官方称是在整治垃圾内容。既然是整治垃圾内容自然就免不了删除一些不合规定的内容甚至整个网站,从cnzz数据统计的百度k站比例来看,峰值达到了2.29%,也就是说每100个网站里面就会被清理2.29个,这还没有计算降权、删除部分收录等其它变化情况,如此大的调整,牵动着无数站长的利益,自然会有人不高兴了。那些靠着养垃圾站来吸引流量或者靠着垃圾站来开展业务的站长、企业们,自然是损失最严重的,所以就有了“反百度联盟”。百度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的清理垃圾网站?百度如此大规模的去调整难道他没有预计到后果吗?当然不是,能够迫使百度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还是要大刀阔斧的调整的只有一个原因:搜索市场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我在前面分享的CNNIC《第30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面有几项数据很可观:1、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2、微博用户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保持较快发展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的渗透率已经过半,用户规模增速低至10%以下。但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表面上这是在说移动互联网和微博的发展,其实这是在改变我们的浏览习惯,因为手机浏览的特殊性,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特别高,另一方面,微博的盛行,许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微博已经成为主要的流量来源,对于以往的掌管网站流量大权百度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从百度最近的股价上可见一斑),因为微博的推荐以及转发数据是基于人(用户)的,所以用户体验以及可信度、灵巧度、都很高,垃圾内容在微博上很难有广泛的主动传播。百度里面的垃圾内容有多少相信做站长的最清楚不过了,携带者如此巨大的垃圾内容进军移动互联网,与这些轻巧的移动产品去竞争,就好比你让刘翔背着全套野炊装备去参加室内110米跨栏一样,结果可想而知。对于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竞争,需要轻便的身体和高人性化的用户体验,百度在这方面数据量庞大、且数据运行处理的难度很大,想要轻巧很难,所以只能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了,自然要抛掉一批拖后腿的垃圾内容。愤怒的站长为哪般?网站被k了,站长愤怒了,为什么?因为你把我的财路给断了,百度断我财路,我自然不会让其好过,所以就有了“反百度联盟”,报复百度找不到好的好的方法,就走向了偏激,点击竞价排名,名义上是报复百度,实际上是在做着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受害的还是那些投放竞价的企业,搞不好还会触犯了法律,得不偿失。有些被百度k掉的网站站长和我聊天的时候说:“我辛苦做站,没有一点违规,我那么好的一个站,还是被k掉了,你还在这里扯认真做站。”我让他把网站发来看看,结果我打开一看,界面确实不错,网站优化也没有出格的地方,但是仔细看内容就发现了,整个网站都是这里转载,那里转载,基本没有有价值的原创内容,这样的网站虽然你用心的转载了,用心的运营了,我也承认你付出的努力,但是,你路子选错了,你一个网站80%都是转载的,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就算你文章转载的再认真也是重复的,并没有有价值的新鲜内容,自然会被清理掉。谁之过?对于这个情况不能单纯的归结到单方面的错误,单纯站在任何一个方面去考虑都是有道理的,大家都是为了利益。但是如果百度可以与站长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另一方面,站长如果真正的站在用户角度去做站,还用担心百度吗?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后:一概的习惯,最后都要说明一下,以上文字不具有对任何人或者组织的攻击意图,只谈论事件的看法。本文作者:冯志强;原文出自:http://www.crazyer.org 转载注明。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1964.html

kuaisube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