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成长的P2P:监管和运营风险夹击,洗牌时代即将到来

        阿里巴巴“余额宝”推出半个月内实现销售额破百亿的成绩让金融界、互联网业界以及大众开始真正注意到互联网金融。在产业融合越发明显的今天,互联网企业如何撬动看似牢不可破的金融领地?老百姓如何利用互联网享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呢?腾讯科技推出系列策划,力求描绘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全景图,为产业和用户做一些参考。        7月底,一则“重庆开始处置P2P违规业务”的消息显示出,继本月初央行召集相关产业人士摸底座谈之后,P2P已经逐渐进入监管层的视线。        这场整改由重庆金融办、重庆工商局、重庆公安局、重庆银监局、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部门联合进行,历时三个月。媒体披露,宜信重庆分公司等五家P2P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逐笔清退现有的债权债务。        据媒体报道,这几家公司非法聚集资金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向出资人担保并承诺固定收益、参与借贷、销售理财产品,二是以入股投资公司形式私下承诺年固定收益,三是发行销售附固定收益回报的商业预付卡聚集资金,吸收的资金并未直接进入借款人账户,而是进入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账户,再向不特定对象放款。        宜信公司则于7月25日发布声明称,目前宜信普惠重庆分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客户服务有序开展,继续合法合规地为广大个人及小微企业主提供信用咨询服务。        宜信是P2P模式中的“另类”的代表。原本,P2P(peer to peer lending)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个人之间的直接融资方式。P2P作为中介,并不介入到交易中。这种模式源于2005年诞生于英国的Zopa公司。        而宜信采取的是债权转让模式,介入到交易中,因此也有观点称,宜信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P2P。        实际上,国内的近半P2P公司并非严格意义的信息中介平台,而是进行了诸多变通,例如,一人可向多人借钱;一人在线下产生借贷关系,将债权在网上进行买卖;构建资金池;类“担保”等。        普遍观点认为,P2P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大部分P2P的参与者把自己定位为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在发展、管理。与之相对应地,却是金融监管在行业草莽期的缺位。        除了监管缺位的风险,中国模式下的P2P行业还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这都给P2P的未来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如履薄冰。”一位P2P创业者如此描述当前的心境。        野蛮生长的P2P        在国外,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Club已经累计交易20亿美金。Prosper累计交易额达到5亿美金。        中国同样具备P2P模式生长的土壤。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贷款规模500亿-600亿元。人人贷公司累计交易金额近10亿人民币;有利网上线四个月,累计交易金额7500万人民币。来自德勤的审计报告显示,宜信年收益高达2.5亿元左右。        P2P近两年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两端的刚性需求。一端是有融资、借款需求的小微企业或个人,一端是有理财需求的白领。P2P作为一种可以提高金融效率的模式存在,有其合理性。        “美国的P2P属于锦上添花,因为金融体系已经很健全,无非是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借到钱,让理财人获得比在银行存款更多的回报。但在中国是雪中送炭,因为很多人得不到这种服务。”人人贷CEO李欣贺说。        但国内P2P还处于试错和摸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出现。例如,宜信以线下为主,模式为债权转让;拍拍贷则只做线上,是纯平台模式的代表;人人贷则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去年人人贷与友信组建集团公司,计划今年在一二线城市开设70家店面;有利网则在线上挖掘出资方,线下采取与多家小贷公司合作的模式,并由小贷公司做担保。        在业务模式上,一些P2P称仅做信息服务,采取一对一模式;一些则采取一对多的期限错配;也有公司采取股权转让模式,如宜信。        资本助推了P2P行业的发展。拍拍贷、宜信、人人贷等多家P2P公司已经获得投资。 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二三十家公司获得投资;今年到明年,VC至少会在这个行业投入十个亿。        监管空白地带        面对P2P这种新型模式,监管部门还在观察和调研,持审慎态度。        一方面,P2P行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业内人士指出,信托资产有九万亿规模,银行的理财产品25万亿规模,P2P市场加起来只有700亿规模。        “监管层实际上顾不过来,如何监管,如何发展,如何扶持,甚至如何限制这个行业,现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层面还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贷帮网CEO尹飞向腾讯科技表示。        另一方面,监管主体尚不明确。银行由银监会管理,小贷公司由人民银行管理,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管理。P2P行业看似和每个领域都沾一点边,但应该由谁管理却还不太清楚。        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金融局、人民银行都在对很多P2P公司进行调研。"他们也想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想系统性地分析一下到底存在哪些风险,怎么样解决这些风险和规避这些风险。”有利网CEO刘雁南指出。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kuaisubeian.cc/1028.html

kuaisubeian